第三十一章(第2/3页)

为了避开村里人的目光,天才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就出发了。

路上虽然也遇到了几个早早就去地里干活的人,但晨光乍现,村里人看到隐约的人影,也只当是要下地干活,没人以为是去镇上。

等出村子之后,就不怕被人看到了。

两人早上出发得早,到镇上的时候,许多店铺也才刚开门。

路过包子铺跟面摊的时候,余舟往里看了眼,问锦川:“要进去吃点东西吗?”

“先把东西送过去,回来再吃。”一大早就起来走了这么远的路,锦川也饿了,只是跟饿比起来,还是他们背篓里的茶叶更重要,要知道这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身家了。

两人到常宁书肆的时候,接待他们的是钱掌柜,“东家说你今天肯定会过来,早上起来就在等着呢。”

余舟没想到在别人眼里,自己这么着急,有些尴尬地道:“这不是赶紧把东西送过来,之后也好安心春种么?”

“是,是,”钱掌柜连应了两个是,又压低了声音道,“我们东家也盼着你早点来呢。”

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余舟跟锦川背着背篓进去的时候,吴常林跟他夫郎已经在正厅里等着。

两人才随着钱掌柜踏入门口,吴常林就问道:“都送过来了吗?”

“都在这里,”余舟道,“您看一下。”

过来检查茶叶的是吴夫郎,他把两个布袋里子里的都看过一遍之后,也没说要泡成茶尝下味道,就对吴常林道:“东西没问题,你称一下重量就可以了。”

说完他走到一直站在旁边没有说话的锦川面前,笑着问道:“你就是他说的那个哥儿?”

锦川不明所以,茫然地转过头去看余舟。

吴夫郎看到他这副表情,有些意外,不过笑意更深,“你叫什么名字?”

“锦川。”

“我叫秦玉清,”吴夫郎道,“等你们成亲的时候,记得请我去喝酒。”

“好。”锦川应下后,转着眼珠子偷偷往余舟的方向看了眼,脸有点红。

另一边吴常林也很快让人把茶叶称好,一共十斤多一点点。

这是余舟除去布袋子重量之后,特意多加进去的,毕竟他是卖方,多一点总比少一些要好。

吴常林满意地点了下头,就让人钱掌柜端了银子出来,五两一锭的,一共十锭。

银货两讫之后,吴常林随口道:“你们还没吃早饭吧,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点?”

余舟听出来他也就是随口一留,便道:“我们刚才路过面馆的时候,已经约好了要去那里吃,就不打扰你们了。”

一大早来送完货,赚了一大笔钱,再约着去吃个早饭,余舟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流程。

结过跟吴家夫夫告辞后,他居然耳尖地在门口听到,屋里吴常林巴巴的在对其夫郎道:“我也想约你去外面吃饭。”

虽然一下子进了一大笔银钱,但余舟跟锦川并没有大肆地买东西,甚至连往常来镇上都会买的肉都没买。

两人去面摊上各吃了一碗面后,就只在余舟的坚持下,去布庄买了两匹布,打算让锦川做两身新衣裳。

回家的时候,两人也没从大路上走,而是绕了一圈,从后山绕回去的。

路上也注意避开干活的人,所以这趟去镇上,别说村里的人了,就连隔壁陈婶子一家,都没察觉到。

有了这五十两银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用愁没钱用,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余舟便安心跟着陈叔给田里插秧播种。

他家就那两块水田,余舟跟陈叔换几天工就弄好了,就没让锦川下去过。顶多在旱地里种菜的时候,会让锦川跟着去帮下忙。

但也不会让他做很多,锦川争着要干的话,余舟就会以绣花的手最好不要有茧子为理由阻止。

不过锦川最近多了另一个爱好,就是跟着陈婶还有小娟上山去扯笋子。

每天都是几大背篓的往家里背,他自己背不动,就让小娟回来带话,让余舟去山里接。

这天余舟刚把红薯苗给插完,小娟就兴匆匆的跑来道:“余舟哥哥,你快去接锦川哥哥吧,我们今天扯了好多的笋子。”

“还是原来的地方吗?”余舟问。

“是,”小娟说完就跑远了,“你赶紧吧,我还要去叫我哥哥。”

余舟怕锦川久等,洗了手后,就直接从后山抄近路赶了过去。

结过到了老地方后,却只看到陈婶子一个人在,“锦川呢?”

“我让他先回去了,”陈婶子道,“喏,那一背篓是你的。”

余舟问:“要我跟你一起等陈丰过来吗?”

“这有人走的大路上,哪需要你陪,”陈婶子失笑,“你先回剥笋子吧。”

听她这么说,余舟也没就客气,想着快点走说不定还能追上锦川。

结果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