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病秧子爸爸23(第3/8页)

两幅画给画馆打响了名头,画馆老板不愿收韩泽的费用,只说韩泽以后有画,还要拿到他们那里寄卖。韩泽没同意,也没拒绝。毕竟他是参加科考的外地人,将来在哪里,全看考试取得的成绩。画馆老板知道他是来参加春闱的,有些遗憾,只说韩泽能留在京城,今后如要卖画,一定要选择他们画馆。韩泽欣然同意。画馆老板松口气。

由于是大比之年,京城比往日热闹许多,到了京城,有了银钱,韩泽不敢松懈,虽然很多知识该看的都看了,该学的都学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是再看也学不到哪里去,他还是坚持在家里看书。待到临近考试的后几日,他才丢下书本放松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

会试是三月间,三月里的京城还有些冷,经过九天的煎熬,从考场出来,又是在床上躺了几日,修整过来后,便是等待会试放榜,空闲时,韩泽也没了心情看书,又来作画,便画了一副金榜题名图,一副送子图,拿去了画廊寄卖。还不待两幅画卖掉,放榜了,韩泽考了第四名。

接下来是殿试,韩泽侥幸中了榜眼,属于一甲,可以直接授官,本朝状元直接授翰林院编撰,正六品官职;榜眼、探花直接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

朝廷授了官,只给了他们一个月回乡假期。一个月时间,对于京城人来说,很多了。但对于韩泽来说,却显得不够用。况且京城这边还要购置屋子,并没有时间回去。好在卖画得了一笔银子,不然也只能暂时租赁屋子。

兄弟俩找了牙绘,在稍微偏远的地方花了一千八百俩银子买了套宅子。宅子有正房,两边是厢房,两老住正房,韩泽和韩二郎住厢房,三郎没来的话,挤挤巴巴刚好住得下,一旦三郎上京,就没住的地方了。

等到韩有田一行人到了京城,看到这么宽敞的屋子,韩老婆子和王采薇不喜反忧,这么大的院子,得要多少银子?韩泽还没开口,韩二郎便解释了:“全都是大哥卖画得的银子。”

语气里满满的骄傲,然后又把其中的细节讲了清楚,韩老婆子和王采薇才松口气,知道银子来路清楚,又开始欢喜的打量屋子。

一家人除去韩三郎一家,暂时在京城安顿下来,韩泽每日去翰林院应卯,下值就教几个孩子读书认字,休沐时会带家人去城外爬山,寺庙里烧香拜佛。

如此过了几个月,韩二郎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有些坐不住了。他开始怀念家里的日子,本来他想在京城做些小买卖,可琢磨来琢磨去,他也不知道该做啥。毕竟他除了种地,啥都不会。

既然来了,韩泽也没打算让他回去,毕竟学文要跟着他读书,不能耽误了。这几个月他应画馆老板的要求,又画了几幅画,卖了不少银子,刚好碰到有人辞官回乡,打算卖地,他便在城外买了个小庄子,庄子上有两百亩地,让他去守庄子,哪怕韩三郎过来,也有了住处。

有了事情干,韩二郎不在说回乡的话。韩有田老两口在城里也住不惯,便也去了庄子上,只时不时回来看看,或是韩泽休沐了,去庄子上住个一天。

他们走了,家里一下子清净了,屋子比较大,韩泽做主买了婆子丫鬟,总不能他们用着丫鬟婆子,两老没用,于是给庄子也配备了,韩二郎夫妻俩虽然用不着丫鬟婆子,可韩有田老两口需要。

严泓十三岁的时候,韩泽便让他回乡准备童生试,韩锦晔比他小五岁,不过八岁,也闹着要跟着回去考童生试,被韩泽严厉制止了。

让韩二郎陪同严泓回乡,一年多没回乡了,韩二郎也挺想回去看看,甚至韩有田老两口也想回乡看看,上回三郎媳妇来信,说是生了个小子,他们也没见得上心里不是不遗憾的。

韩泽给了严泓一百两银子,作为他的考试花用,他没说什么。师父待他的好,他都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