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劳拉眼里的世界(第3/3页)

劳拉看着自己的针线活作品,扭过头掩饰自己的困惑。她真的尽力了,可是不是棉线打结就是布料变皱。她想用边角料做一件背心,结果却穿不下。三十年后,她在箱子里翻出了做了一半的背心。她想起当时妈妈让她不要再缝下去了,于是她接着织毛线了。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精致的针线活成了失传的艺术。六岁的孩子不再在家里绣花样,也缝不出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针脚。不过普通的缝缝补补还是女孩教育的一部分,因为普通人家的女孩要自己做内衣。商店里开始卖成衣,工薪阶层买得起的只有样式难看、质量低廉的衣服。那些一洗就变形,锁边歪歪扭扭的做工,让大家还是愿意自己做内衣。

如果那些坚持自己做衣服的人看到现在机器做出的衣服,价格如此低廉,估计她们会觉得太平盛世不过如此吧。

或许她们觉得现在的衣料不经洗,而且太透明。她们喜欢精致的细节:内衣上的蕾丝和刺绣,帽子上的丝带和假花。劳拉妈妈的品位算得上超前,“我不喜欢那么复杂的帽子,我喜欢小而简单的”,她会抱歉地对听众加上一句:“因为我的脸太小,不能戴你的那种帽子。”

劳拉上学时候有一阵特别时兴百褶裙。最先有人在参加礼拜的时候穿百褶裙,然后在外做工的女孩探亲的时候也穿。村里的裁缝开始模仿这种款式。听说这是一个巴黎设计师从一个捕鱼妇那里得到的灵感。“真不明白女人们怎么知道这些事的。”男人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