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阴差阳错(第2/6页)

叮嘱了许多,南氏才放女儿出去。

梁玉就与吕娘子到了小庵去。

~~~~~~~~~~~~~~~~

吕娘子看着梁家的情形,恨不得现在就去给佛祖上炷香好好谢谢。她这里使千斤的力,不如墙角自己塌了!梁满仓真是个瞎子,竟然看不出来这些儿女里,女儿比儿子有才得多,还要妄想着撑他的“权威”,这土包子的见识,撑死也就是个小财主。

按下一子,吕娘子含笑道:“承让,这局又是我的了。”

梁玉才学下棋,输了也不生气,投子道:“输了,输了。”

吕娘子一语双关:“三娘何必泄气?”

“又来!”

“好好好,不说虚的,只说实的。三娘打算怎么办?”

梁玉捏着团扇,仰头看着头上古树团团的绿叶,轻声道:“吕师,你的意思我明白。我这一家人,上了京,确实是叫人看笑话来的。吕师想想,要在乡下,我们拼死累活,再没个天灾人祸,拼个二、三十年,兴许就能不用自己刨食了,再过个二、三十年,兴许产业能大一些。家里不出败子、老天爷再赏饭,熬个三、五代人,就能奔着京城来了。现如今省了这么多的功夫,不得付出点代价吗?”

吕娘子道:“三娘看似果断,心肠还是太软。”

梁玉笑了:“咱们说好了,要叫他们尝点教训。”

“不是尝教训,”吕娘子正色道,“尝教训有什么意思?我说的是,受点教训,长点记性。我看他们走偏了,那三娘自己呢?你吃到教训,品出味儿了吗?”

梁玉道:“是啊。”

梁玉说了两个字,就什么都不再讲了,吕娘子也识趣,也不多逼问。梁玉既是她相中的聪明人,必是已有所察觉了。梁家的种种矛盾、种种不妥,以及……吕娘子的意思。如果逼得太狠,吕娘子怕把梁玉逼得远离了自己,那岂不难过。

吕娘子开始拣棋子,梁玉也慢慢伸出手来,黑白二子渐渐分开收拢。梁玉慢慢地说:“这一家人,在老家好好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都听话。现在……唉……我真想回到从前啊。”

吕娘子笑了:“只怕他们不愿意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三娘也说,要付出代价的。”

“我想明白了,吕师见过装在布袋里的面粉吗?夯实了,解开布袋,面还是聚在一起,袋上的褶子都还印在上头。解开袋子不去管它,它慢慢就塌了,崩得到处都是粉末。我想给它调水进去,揉作一团,塑个人模样出来。我找的办法是读书。”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梁玉又说:“宋郎君难道做错了吗?没有,他是想把家里理出个人样子来的,可是呀,没有水调着,揉不成形啊。吕师,我是真为难。我又不是缺心眼儿,我能不知道阿爹想的是什么吗?我能不知道我现在遇到的是什么事吗?吕师,我能不生气吗?我的气性多大呀?可家是他的,他得说了算!不然这家就散了!本来就叫人瞧不起,我自己还要再不干人事吗?”

吕娘子叹息良久,冷不丁冒出一句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令尊就是德不配位。”【1】

“这又是哪里的典故?要读的书可真多——那我就是力小而任重了,”梁玉先是自嘲,旋即正色道,“我爹没有缺德的地方。药人的没吃,违法的没干,吕师,我们就是没有打小能读书学道理的好命。打小地方出来,见识没跟上。”

“三娘怎么会是力小而任重呢?力小而任重的是令尊。令尊能应付得了京城这滩浑水吗?应付不了要怎么办?三娘问问自己,令尊听你的劝吗?要门籍,哈?圣人为什么不给他?!府上先生也有了,学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有治理一县才能的人,让他治国,就要误国,他自己也会成为罪人。那是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