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敬而远之(第3/5页)

梁婕妤已经开始考虑到时候要穿什么衣服、给妹妹什么礼物了,梁玉冷不丁来了一句:“圣人还答应叫三郎带着阿鸾出来逛逛了。”

梁婕妤喜道:“三郎也能跟我一块儿出游吗?”

梁玉笑道:“是啊。”说完低下头去,脸上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了——儿子养到十六岁了,还要为能跟儿子一块儿出游开心成这样,她姐这些年都过的是什么日子?

梁婕妤那一厢又担心上了阿鸾:“你也是,不跟淑妃娘娘说一声,就跟圣人说了阿鸾,未免对淑妃娘娘不够尊重了。”

“等问完了她,还不定有没有这个机会同圣人讲呢。那什么,我打算发个帖子,请陆夫人她们几个都来的。”

梁婕妤笑道:“这才算办了一件好事呢。你若将这件事做成了,哪怕是自作主张,淑妃娘娘也不至于生气了。”

~~~~~~~~~~~~~~

有了梁婕妤这句话,梁玉也就放心准备自己的生日了。无尘观里招了贼,梁府又送了几条恶犬、两笼肥鹅过来,正月十五,梁玉也没有出去看灯。她有一个小心思,京城这么大,哪能次次都那么巧遇到了袁樵呢?不如在观里窝着,万一他有机会过来,还能见一面。如果过不来,那也不亏,就当休息了。

这个正月十五,梁玉还真休息了一天,心道:唉,老夫人还是有点不大痛快的。

没见到袁樵,梁玉心里也不大痛快,既不好与刘夫人叫板,她就让史志远和吕娘子一口气又写了许多份招贴,不等二月了,正月里她就要开工!招了五个抄书的,两个会写文章的书生,人是梁玉挑的,无不平头正脸,衬得史志远像个异类。

梁玉将与吕娘子讨论出来的故事梗概一天放一段,让两个书生去写。继而让抄书匠再写招帖,这回招的是说书人。识字的人能有多少呢?大部分人都是靠听的,这就需要有很好的说书人,能将故事讲得精彩,吸引人去听。

梁玉如此忙碌,桓琚终于想起来给她发个师傅了。道箓司销假之后,给梁玉请了一位得道的真人,道号叫做广虚,年近七旬,生得仙风道骨,姿态非凡。这是皇帝亲自下的令,梁玉不敢怠慢,更是在审稿的时候抽了个空,亲自跑去广虚子的道观里拜了一回师。

梁玉要过来,广虚子的徒弟们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是皇帝让来拜师的。广虚子却说:“慌的什么?她有她自己的道场,又不会常来。就是你们,也不要去打搅他。”

大徒弟很不解:“这又是为了什么?”出家人,要争点场子也不容易的,很需要贵人的支持。

广虚子样子是个神仙,内心也颇笃信,活得久了,许多事情反而看开了。对于这位“三姨”,是抱着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的态度的。广虚一阵子道:“她出家也不是因为笃信,保不齐什么时候想起人间繁华就又回去嫁人了,圣人的意思明显也不是要她认真修炼的。那还那么认真做什么?看得过去就得啦。”

“可既然拜了您……”

“你就敢当她是你师妹了?”

“这……不敢!”大徒弟诚实地说。

“那不就得了吗?”

能被道箓司挑出来应付皇帝,广虚子的名气确实不小,绝不是还真观那种近来才靠暴发户撑起来的地方能比。是以广虚子也就知道,无尘观从取名字开始到现在不过一、两个月,平常不开门,开门就是宴会,就不是个清修的地方。观主自然也不是个清修的人。

既然如此,何不两相便宜?广虚子一点也不挑剔梁玉的道袍看着跟改良过了似的(确实改了,裁缝学徒看不顺眼的时候自己动手了),也不挑剔她只会背《道德经》,更没有见猎心喜,打过照面觉得她有悟性就非得点化她要传她衣钵。

广虚子心道,一看就知道满肚子的鬼主意,还是不要交往太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