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遵守法纪(第3/5页)

“怎么?尚书知道这个人吗?”

当然知道了,这是各地方官进京的时节,县令不一定都有机会,但是刺史肯定要参加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直接就撸下去,空出来的位子须得有人填。看准这个交替的机会,想趁机谋个职位的也不在少数。袁配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名字才做为候选之一报到严礼的面前,严礼还是有所耳闻的。裴喻问袁配的履历,严礼道:“中平,”简要说了几句袁配的经历,补充道,“很一般。没有什么功劳,倒也没有什么责罚。怎么?大夫有话要说?”

他以为袁配又找了个说客,看裴喻这个态度,也不是个认真的说客,严礼问的就很随意。

裴喻皱皱眉:“原来如此。”

“怎么?”

裴喻老成,没有查到什么之前并不透露:“有人问起,我也不知道这个人,看来是没什么了。”

“唔。”严礼犹豫了一下,还是准备把袁配的名字作为候选拿去给桓嶷看。

另一边,裴喻心里有些疑虑,严礼报出来袁配的履历平平,他担心找不到袁配的什么不法行为。吏部的档案一般很简洁,官员的功劳如果不太大,考核的时候觉得无关紧要,可能就不写。如果朝中有人,犯点错也可能就不计入。一个普普通通的世家子,想留点底也是难的。

裴喻想了想,抬眼一看,从留守京城的官员里揪出一个人来:“近来府上有什么事吗?”此人也姓袁,裴喻知道他口风不太严,专挑来问。

家丑哪能外扬呢?袁博道:“家中祭祖。”

裴喻盯着他很长时间,袁博不大自在地想:【难道是那件事?这老翁的耳朵也太灵了吧?】

裴喻忽然吐出一个名字来:“袁配。”他就知道,梁玉不会无缘无故地问一个人。

袁博一惊,无奈地道:“您都知道了……唉,小孩子口角嘛……”

裴喻将手背过去,转身走了。袁博大惊,追上去打拱作揖:“大夫、大夫,手下留情。袁配他,是有不对的地方。他也不过是不抚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孩子罢了,至于与那个孩子殴斗,是孩子们淘气,当不是他指使。”

裴喻不紧不慢地走,袁博好话说尽,裴喻提取到了信息。好么,这为父的不慈,为兄的不义,真是有失体统!不用问袁配官声如何,裴喻就得说他不是个好人。【原来所谓龃龉是指这个吗?小孩子争吵,然而说话未必太刻薄了,也难怪关爱孩子的人要起疑心。】

裴喻加快了脚步,回到御史台翻案卷,终于让他找到了参奏袁配的几份底稿。袁配也曾外放,但是巡视的御史对他评价总是不高,他荒废政务,游手好闲,结交僧道,家里人打着他的旗号干些强买强卖之类的勾当。不出格,好些个官员都这么干,但是它不合法。

【这样的人如何可以做亲民官呢?严尚书既知道他,多半要将他列做候选了,这可不好。】

裴喻权衡再三,决定先去见桓嶷——名单一旦报了上去,再被桓琚取中,御史再提出反对就显得不合时宜了。阻拦要趁早。

如今京城的公务是由各部报到东宫,桓嶷看过了,再呈奏到汤泉宫。

任命官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桓嶷对严礼送上来的名单很重视。打开来一个一个地问严礼,这个是什么人,那个做过什么事,这个名字很熟悉是不是之前派出去的。严礼胸有成竹,一一将他们的简历道来。

考核、任命是陆续发下来的,这一张名单并不很长,不多会儿功夫,桓嶷就看到了袁配。厌恶地一皱眉,问道:“这是袁家的那个袁配吗?”

“是袁氏子弟。”

“哼!”桓嶷非常不快,问道,“尚书知道这个人吗?”

“略知一二,”严礼在心里将袁配圈一个圈,“方才裴大夫还问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