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第2/2页)



枭雄之心犹如彩蝶,要趁着民变的东风破茧而出。尽管那个人的个人目的可能并不单纯,可是每一次起义、暴动公开的口号只有一个,改变现状!

黄巢即是这种乱世枭雄。他不似菊般清高离俗,他半点隐逸之心也没有,却实如菊般耐得起霜冻磨砺。黄巢终生爱菊,他为菊花写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诗。他为菊花鸣不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在他看来,菊花不单是独立寒秋,更应该是占尽春光的。

菊花是否值得和桃花争艳且不论,各花入各眼,黄巢的论调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他的菊花诗为当代的著名导演提供了创作灵感,虽然他最终拍成的是一部内容空洞、徒具色彩冲击力的宫廷言情电影。

喜欢菊花的他背弃了推崇牡丹的大唐帝国,他差一点就推翻大唐,建立起一个推崇菊花的帝国,尽管这帝国不似菊花的坚忍耐久,反倒如昙花一样短暂。他犹如一把冲天大火,轰轰烈烈烧得残唐成灰。

在他谢幕离场之后,五代十国血雨腥风的大幕已缓缓拉开。

有这样一首著名的诗:

昔年曾作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忆昔》韦庄

黄巢攻陷长安的动乱中,有另一位读书人——韦庄,他的仕途受到影响,命运亦被这波折改变。大难当前,唐僖宗像一百二十年前的唐玄宗一样,一路向西,流亡蜀地。皇帝弃都避祸,长安城一片大乱,原本准备好的科举考试自然无从谈起。身陷战乱之中,韦庄侥幸不死。数年之后才得以走脱,逃往洛阳。

他不能怨恨国君临阵脱逃致使他功名落空,就像一个参赛者,无法指责裁判因故离场,他更有理由怨恨的是那个冲进来捣乱,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的肇事者。

黄巢就是这样的肇事者。更何况身陷孤城之中,韦庄所看见的,是这些所谓义军的暴行,即使是打出“均贫富,等贵贱”的旗号。中国历代的起义也是高尚的少,凑热闹的多,激情犯罪的多,一时为义气所感,揭竿而起。自发性有,自觉性却不高。

经过几年的征战,时间到了公元881年,昔日落第的秀才如愿以偿,握住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大赦天下。可惜的是,新皇帝赦令也无法阻止泛滥的腥风血雨。

局势早已失控,农民军在成功之后暴露的残暴贪婪、无知短视的真面目与他们曾经试图反抗的人一样。黄巢军绝非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在孤城里,这群失去理智的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和流氓强盗、杀人犯、强xx犯一样,甚至更坏!

韦庄不能相信他们替天行道的口号,那是拿出来愚弄世人的。如果当初这些人是为了打倒压迫他们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那么,现在他们反过来欺压良善,荼毒无辜,和那些人是一丘之貉。正义离他们而去,这些人的灵魂已被魔鬼侵蚀,他们的到来不是拯救,而是破坏、毁灭。

原本凄苦的人们原本勉力维持的平静生活被残酷地打破,变得更凄苦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