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要和比你努力的人在一起(第2/25页)

第二,我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

古人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句话到现在也适用,什么叫找工作啊,我没有任何资源可以给别人,只有自己,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找工作就是把自己像商品一样出售给社会,换取生活和投资的资本,这是我们这些没钱没背景的人最紧迫的需求。

那就要考虑,毕业时在千百万的大学生中凭什么你可以被“购买”,你独特的卖点是什么?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一直想要去投资银行工作,那么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有哪些特质和条件,你是否具备?是否需要考证?考证的意义除了掌握一些知识和技术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来在人才市场上流通时,某项技能是贴了质检标签的,当然会增加说服力和竞争力。

除了找工作之外,在每年的毕业生里也有一批人GPA很漂亮被保送到清华北大(不要说自己的学校不够好,我还有高中同学是从西部二本学校被保送到清华的,只要成绩够好),有人英语好托福考满分申请国外名校,还有人一直在研究和复习公务员考试,从几百万考试大军中脱颖而出。

哪条路更好,哪条路更值得努力,更有前途,判断的标准太多了,学习也好,考证也好,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回报,只要有那么一个方向是“长”的,就可以避免沦落到没有选择权的境地。

在这个社会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或者机器,他们未必在意自己的工作内容,也不在意自己的工作成果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他们只是按照老板和公司的标准在生产产品,然后换取月末薪水而已。还有一种人才是真正的人,他们在创造自己认可的价值。

我要尽量去成为“人”,而不是机器,在做选择的时候,更体面、有更多钱赚都可以是标准,但是最重要的标准是认为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在认可的事情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既可以得到外界的肯定,又能有内心的满足安宁。

第三,谈至少一段恋爱。

在大学谈恋爱,不仅干净美好,而且有用,抱歉,这是个很功利的角度。

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都在强调学习,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是不务正业,早恋更是十恶不赦。他们把大学之前的恋爱都算作早恋,把工作之后的结婚都视为晚婚,要求我们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学习考试找工作,外加嫁给一个踏实可靠的人。

没有接受过任何恋爱方面的教导和指引,父母仿佛认为这些事情顺理成章,然而恋爱本身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它不是一见钟情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人生中第一次约到喜欢的人,去之前几乎一夜没怎么睡觉,坐在电脑前抄写小笑话,本意是用笑话作为调剂以免第二天的会面太过尴尬,没想到在我丢出一个又一个的冷笑话之后,场面比不说话还尴尬,最尴尬的是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角色是男生应该担当的。

我们都知道碰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概率非常低,那么如何在人群中识别他,如何留住他,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我们都说谁没有在年轻时爱过几个人渣,在年轻时爱上人渣并不稀罕,也不值得懊悔,但是如果始终都在跟人渣纠缠是不是值得反思?在真正恋爱之前,我们对恋爱和恋爱对象充满想象,这些想象并不能帮助我们在恋爱中幸福,只有真正跟一个人恋爱和相处,才会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如何避免被伤害和欺骗,如何处理跟恋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如何去吸引喜欢的人。

我不希望自己在父母和年龄的逼迫之下稀里糊涂地嫁给一个并不合适的对象,不希望自己遇见一个人渣被他抛弃之后还自暴自弃、不能自拔,更不希望自己被言情小说、电视、电影造了一大堆不现实的梦,然后站在原地等到不能再等。至少去感受三段恋情吧,一段用来打破对异性的想象,一段用来对套路和伤害免疫,最后一段用来跟一个灵魂相契和性情相合的人温暖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