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祖孙(第2/3页)

“等会你就知道。”连枝儿不肯说,只是捂嘴笑道。

到了地里,连老爷子就让连继祖拿了镰刀,和他挨着割高粱。因为连枝儿的态度奇怪,连蔓儿一边干活,一边关注连继祖。连继祖挥舞镰刀,竟然跟得上连老爷子的速度。再仔细一看,才看出名堂来,原来是连老爷子在前面将连继祖那条垄的高粱都割了,连守信在连继祖的另一边,也帮着割了不少。

“这是……演的那一出那。”连蔓儿有些无语了。

“爷就是给大家看看,以前是大伯,后来继祖哥大了点,大伯连这样都不肯了,每次都打发继祖哥来。”连枝儿小声道。

姐妹俩正小声说话,就听见连继祖哎呦了一声。

“继祖,咋啦,继祖。”连守信忙扔下手里的活计,赶到连继祖身边。

连继祖翘着一条腿站着,脸上表情痛苦。

“四叔,我脚脖子崴了。”

“咋样,崴的厉害不。”连老爷子也放下手里的活计,走过来问。

“没事,爷,我还能接着干活。”连继祖勇敢地将崴了的那只脚落在地面上,却马上有哎呦了一声,身子就是一个趔趄。

大家都在跟前,当然不会让他摔着。

“脚崴了还咋干活,爹,要不让继祖回去歇着吧。”连守信提议道。

连老爷子没有立刻答话。

“是啊,继祖是读书人那,爹,你看哪个读书人能干地里的活。”连守义笑嘻嘻地道。

“是啊,让继祖回去吧。”连守礼道。

连继祖就不肯,说还要继续帮连老爷子干活,连守信兄弟几个就在旁边劝说。说是连继祖这伤不轻,必须得回去歇着。

“爹,就让继祖回去吧。”众人求情道。

“得了,那继祖你就回去吧,好好歇着,二郎,你扶你继祖哥回去。”连老爷子终于道。

这样,连继祖就靠在连家二郎的身上,一瘸一拐地回去了。

这个下午,连蔓儿是囧囧有神地渡过的,时不时忍不住就笑一声,她这样,就连续被人鄙视了,先后挨了连枝儿、张氏和连守信的白眼。

第二天吃过早饭,又要下地。连继祖崴了脚,自然不能去了。何氏就说连芽儿刚裹了第二遍脚,她要留在家照顾连芽儿。

“让秀儿照看着,家里这么多女人,还照看不了芽儿?”连老爷子头也没抬就给驳回了。

这一天,还是去北边的地里,割的是糜子。糜子的杆要比高粱秆细长一些,穗子也必高粱穗长,是散穗。

“今年的糜子长的好。”张氏捻了一颗糜子粒,高兴地道。

糜子脱了壳的米,他们这里俗称做大黄米,区别于谷子脱壳之后的小黄米。大黄米有粘性,一般是留到过冬的时候,将大黄米细细地磨成面,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上一些黍米面和小黄米面,合成面做皮,里面包上小豆,也就是红豆馅,做成粘豆包,俗称做饽饽。这个粘饽饽可以充当这里乡村人家一个冬天的口粮。

连蔓儿记得这种大黄米的营养是很丰富的,而且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和豆类一起食用,能够全面补充营养,对胃很好,能强壮身体,还很适合小孩子生长发育的时候吃。

真是好东西那,连蔓儿心里想着。

去了米粒之后的糜子穗子也有用,是扎笤帚的原料。他们平时用来扫地、扫炕的笤帚,就是用这个做的。连家还有一把大个的扫帚,那个是用竹枝子做的,并不是本地产的,算是稀有的东西。

“大嫂跟个仙女似的,每次吃饭就吃那么一点。”连枝儿和连蔓儿在一起干活,少不了要唠嗑。这次的话题是蒋氏。

“花儿姐、大伯娘、她们也吃的少。”连蔓儿道。“应该是吃不惯粗粮。”

“我看见朵儿背着人吃点心。”小七凑过来道。

连蔓儿就想,看连老爷子的意思,是要大房一家在村里常住。他们吃不惯粗粮,一天两天靠吃点心还能过得去,时间长了,就不知道他们撑不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