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债务(第2/3页)

连守礼和连守义这才在众人的目送下,往外走去。

三十里营子离锦阳县城,走官道三十里地。这个时候交通不发达,可也不是不能叫到拉脚的车。不过,那是有钱的人做的事,庄户人家都是选择步行。比如连守礼和连守义两个,就是要背着两麻袋的东西,一直走到县城去。

这条路,连家兄弟们每年至少要走上一次,就是去给城里的大姐送饽饽和冻豆腐。

去铺子的路上,张氏和赵氏在前面走,连枝儿、连蔓儿和连叶儿跟在后面。小七因为年纪小的缘故,被允许多睡上半个时辰,等早点铺子开门,来客人了,他再来帮忙。

“不知道叶儿他爹今天能回来不。”赵氏小声道。“这说不准。”张氏就道,“往年是没啥事,吃晚饭的时候就能回来。今年不好说。”

连蔓儿几个在后面也在议论。

“花儿姐能把钱还上吗?”连枝儿有些担心地道。

“难说。”连蔓儿只说了两个字。

连枝儿和连叶儿就都扭头看连蔓儿。

“她还能赖账?那这钱让谁还?”连枝儿皱眉。

“总轮不到咱身上。”连蔓儿道。

“她要赖账,我就跟她拼了。”连叶儿道。连蔓儿她们分家出去了,能脱开干系。可连叶儿她们不同,要真有什么事,肯定是老实的连守礼和赵氏先倒霉。

“叶儿,你有这心气儿还怕啥。看着吧,连花儿她不敢不还钱。”连蔓儿道。

……

到下晌的时候,天上又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

连守礼和连守义没有回来。

吃过晚饭,连蔓儿一家又往铺子里去,一出西厢房的门,就看见连老爷子站在门口,任由雪花落在他的头上、肩上。

“老四啊,你二哥和你三哥咋还没回来?”连老爷子看见连守信,就问道。

“爹,这不下雪了吗。肯定是我大姐留他们住一晚上,明天回来。”连守信道。

“嗯,是这个理。”连老爷子道。

“爹,这外面冷,你进屋吧。”连守信道。

“嗯。”连老爷子嘴上答应着,却站着没动。

“爹,我扶你屋去吧。”连书信忙走过去,扶住连老爷子的一只胳膊,将他扶进了屋子里。

连老爷子的样子,有些奇怪。连蔓儿不安地想道。

第二天,雪停了,连守义和连守礼没有回来,老金又来吃了晚饭,这次他还带了一壶酒。

第三天,天气晴,连守义和连守礼依旧不见踪影。老金来吃了晌午饭,没有走,又吃了晚饭才不紧不慢地走了。

这一天,已经是腊月初三了。

连老爷子的嘴上起了一圈火泡,嘴里也生了好几个火疮。他现在吃不下饽饽和黍米饭,每顿饭只能吃一点熬的稀烂的米粥。这样不过两天的工夫,他腮上的肉就都瘦没了,显得颧骨高高地支起,两个眼窝也扣了进去。

周氏有些慌了,将舍不得吃的粳米拿出来,顿顿熬给连老爷子喝。

“老四,明天你去县里一趟,看看是咋回事。这人要是再不回来,你爹就该扔出去了!”周氏的语气没有了平时的跋扈。扔出去,是他们这里的土话,就是人不行了,死了,要抬出去埋土里了。

周氏这辈子并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即便是遇到事,她也只需要躲在家里,一直都有连老爷子为她遮风挡雨。

连老爷子的身子骨历来结实,连最轻微的拉肚子似乎都没有过。看到他现在的样子,周氏被吓到了。别的儿子们都不在,家里只有老四一个儿子了,她只能依靠他。

“行,我明天看看去。”连书信咬了咬牙,答应道。

“我爷现在这样,大伯,二伯和三伯都不在家,我爹再去县里,家里有啥事咋办?”连蔓儿不同意。

“大人说话,你小孩子家家的插啥嘴。”周氏怒道,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就此大闹大骂。她有点犹豫了,连蔓儿的话说的没错,如果连守信走了,家里再出点什么事,她要依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