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浆洗(第2/3页)

还有这两天天气好,气温略有升高,总算有八九分干了。

这是完成了洗晒的步骤,浆洗浆洗,接下来还要进行浆的步骤。

要先准备一大盆的米浆,米浆的稠度要掌握好。太稠或者太稀,浆出来的布都不好看。准备好了米浆,就将晾晒的八九成干的布匹收进来,一点点的放入盆里,让这些布匹完全被米浆劲头,再拧掉多余的米浆,这布匹拿出去再进行晾晒。

这次要晾到九成干,然后收进来,仔细地叠好,全都摞在一起,放在一块平坦的大青石板上。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捶打。

就是用棒槌,也就是捶衣棒在布匹上捶打。这些被里、被面、褥子里、褥子面用的都是棉布,捶打就是将这些棉布捶打平整,同时也是将缩水尺寸变小的棉布,捶打回原来的大小。

张氏有力气,一手拿着一只捶衣棒,一上一下,捶打的飞快,映入连蔓儿眼里的,几乎成了一道道残影。

“娘,你歇一会,我替你捶。”连蔓儿道。

“行。”张氏停下手,将棒槌交给连蔓儿,把凳子也让出来,让连蔓儿坐下。

“光力气大也不行,得匀着点劲儿,要不这一捶下去,一个坑一个包地,这布捶不平整。”张氏在旁边指导连蔓儿,“对,手得这么拿,不能让棒槌尖先落下……”

原来捶布还是件技术活,练习了一会,连蔓儿已经捶打的很有模有样了。等连蔓儿捶累了,就换连枝儿。娘三个轮换着,直到张氏说行了,才住手。

捶打过后,还不算完成,为了然布匹立立正正,也就是挺括,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用重物压。

连蔓儿有幸变成了重物之一。坐在炕上写字的时候,屁股底下就坐了一摞被里被面。

这样经过了几道工序的布匹,挺括非常,终于可以缝回棉絮上了。

张氏缝被,连枝儿缝褥子,连蔓儿被分派了最简单的活计,缝被头。

张氏缝好了一条棉被,就交给连蔓儿。连蔓儿负责在被子的一头,也就是盖被的时候人脑袋的那一头,缝上白色的棉布被头。因为被子的这一头最容易脏,要是每次都拆洗整条被子,不仅麻烦,而且被子洗的次数多了,布就容易坏。只拆洗被头,就方便和节省许多。

张氏和连枝儿都是飞针走线,连蔓儿的动作就显得缓慢了很多。好在这活计简单,她还能做的来。感觉到针钝了的时候,连蔓儿也会学张氏那样,抬起手将针放入头发中蹭一蹭,这样再次下针,就会顺畅许多。

也许是因为这个动作的缘故,不去洗看针脚,从远处看,单论姿势,连蔓儿也是一个会女红的姑娘了。

“……看这被子让你们盖的,是成天在泥里打滚了?我不让你洗,你自己就想不起来是咋的。”院子里传来周氏的斥骂声。

“又在骂二伯娘了,每年都这样。”连枝儿没抬头,就笑着说道。

“……这咋这么多窟窿,你们身上都长牙了?败家的玩意儿,一年就能糟蹋一套被褥。别惦记着好事,今年没钱给你换,你好好洗干净了,把坏的都缝上。”周氏的斥骂声更高了,显然很生气。

“这不都是他们几个半大小子盖的吗,哪年不这样,俺有啥法子。”何氏嘟嘟囔囔地道,似乎也有怨气,“养活这几个小子有啥用,啥也不能帮着干。俺也是当婆婆的人了,还指着她帮俺干点,她可好,不是病就是灾的。”

“秀娥嫂子刚进门那两天,看把我二伯娘给乐的。现在就乐不出来了。”连蔓儿很没同情心地道。何氏指望着有了儿媳妇,能把洗衣服做饭这些活计替她扛下来。哪成想,赵秀娥也就新婚那天,回老宅子里做了一顿饭,之后就是回来了,也很少干活,不是这疼,就是那疼。有的时候干脆就说病了,只让二郎回来,也不知道她吃饭是咋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