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种菜(第2/3页)

新铺子虽然盖好了,但是订做的桌椅等还没完成,而且新房子湿气大,不能即刻就住人。庙里这边的房子租期还有多半年,所以连蔓儿一家也没急着把生意搬过去。

天气越加暖和了,前两天还下了一场春雨,虽然雨不大,只是稍微打湿了地皮,但是老庄稼把式们还是因此对今年的年景有了非常乐观的预期。

又是一个大晴天,正赶上私塾的休沐日,连蔓儿一家决定,该种菜了。

一家六口打算先从老宅的小菜园子开始种起。

小菜园是种了好多年的熟地。连守信在前面拿着铁镐,负责刨菜畦。一个小菜园子,被连守信修整出六个菜畦,另外又修整出四条垄。其中三个菜畦种豆角,三个菜畦种黄瓜。

豆角和黄瓜的种法大体一样,就是在菜畦里,靠两侧相隔大约一巴掌的距离,刨出对称的浅坑,然后在浅坑中浇少量水,将催芽的种子牙朝上,轻轻按入泥中,随后再在上面撒上土,将坑大体填平,要将种子完全覆盖,又不能撒太多的土,免得难出苗。

菜地的土很松软,五郎就和连守信各占了一个菜畦,学着连守信的样子,刨出坑来,小七跟在后头,用水瓢往坑里浇水,之后是连蔓儿,一手拿着大碗,一手从里面挑出发芽的种子,安放在坑内,随后就用手将坑填平。

那边跟随连守信的是张氏和连枝儿。一家六口,谁都没有闲着,正好分成两组干活。

对面的菜园子里,连老爷子正带着四郎和六郎在种旱烟。

“都顶用了。”偶尔抬起头来,看见连守信一家六口,尤其是连蔓儿三个小萝卜头埋头干活的样子,连老爷子很是欣慰。四儿子家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不说,但就说连蔓儿几个孩子懂事、勤快,连老爷子就很替连守信高兴。

无论如何,起码四儿子这一家不用他跟着操心了。

连老爷子欣慰的同时,又想到了其他的几个儿子。

“去叫你大伯来,让他也帮把手。”连老爷子对四郎道。

“就叫大伯,不叫继祖哥?”四郎直起腰,问连老爷子。他很愿意多个人干活。今天除了连守仁,连继祖也在家。那边的五郎和小七同样在私塾上学,可回到家活计一点都不少干。为啥连继祖就不能干活。

“就叫你大伯。”连老爷子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你继祖哥要考试,正是紧要的时候,别让他干活分了心。”

四郎答应了一声,跑进上房,过了好一会,连守仁才从上房出来。

“爹,叫我啥事?”连守仁走到园子门口,并没有往里走。里面因为种菜,地上摆着挖出来的烟苗,泥泥水水的,他怕弄脏了他的鞋和直缀。

“老大,你过来,也跟着我学学咋种园子。”见连守仁穿着直缀出来的,连老爷子又迟疑了一下,“你先去换套衣裳,把直缀脱了。”

“哦。”连守仁哦了一声,却站着没动。

连老爷子看向连守仁。连守仁的身量和他差不多,面皮却随的是周氏,是庄户人家少见的白皙。连守仁的面相,却是集合了连老爷子和周氏的优点。在连守仁刚成年的时候,连老爷子曾经找过一个很有名的相面先生给连守仁相面,那位先生一见连守仁,就说连守仁是贵人之相,发迹不过是迟早的事。

连老爷子知道有句俗话: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皇帝家为了江山社稷,要注重培养大儿子。老百姓则没那样的见识,他们只遵从自己的内心,疼爱小儿子。

连老爷子自认比小老百姓多了一些见识。他认识到,为了一个家族的兴旺,大儿子非常重要。这些年,他也一直是遵从着这个观念来行动的。

只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连老爷子在心中长叹了一声,将目光从远处又拉回到连守仁的身上,不觉心中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