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地瓜秧(第2/3页)

“娘,”连蔓儿对张氏道,“咱到庙头新房子去看看呗。”

“半夜三更地,跟我回去老实睡觉去。要看,咱明天一早再看。”张氏就道。

“娘,你临睡下的时候还说,怕我爹在新屋子睡着凉啥的。”连蔓儿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笑着继续游说张氏,“咱就去看一眼,也用不了多大工夫。”

“那,咱就去看一眼?”张氏就被连蔓儿说动了。她心里还真有点担心连守信。

“嗯,咱现在就去。”连蔓儿立即道。

娘两个回了屋子,将衣裳都穿利落了。连枝儿这个时候也醒了,听连蔓儿说要去庙头铺子里,就笑着指连蔓儿。

“哎呦,你说你咋总这么精神那,这半夜三更的。”

连枝儿虽然这么说,也起来穿了衣裳跟她们一起去。

“月亮挺亮的,咱连灯笼都不用点。”出了连家的大门,连蔓儿就道。

夜空十分晴朗,虽只有一轮弯月,还是能为娘三个照亮了脚下的路。差不多是三更时分,村子里万籁俱寂,只有远处有时传来一声犬吠,非常短促,也并不凄厉。倒不像是发现了什么,反而像是哪家养的狗于甜美安静的睡梦中发出的叫声。

夜里的空气,是一种格外洁净的清冷。月牙将母女三人的影子在地上拖得长长的。

“嘻嘻。”连蔓儿只觉得心情异常的平静安详,不知怎地,就笑了。

“蔓儿,你笑啥?”连枝儿拉着连蔓儿的手,说了她一句之后,自己也跟着笑了。

“你俩都别笑了,咱这大半夜的。”张氏道。

“等会咱到了,吓唬吓唬咱爹呗。”连蔓儿就和连枝儿道。

连枝儿只是笑,并不说话。连蔓儿就想,连枝儿是不会和她一起恶作剧的,如果是小七,那就不一样了。

“别淘气,你爹不知道咱去,真把他吓唬个好歹地咋办。”张氏嗔道。

“我说着玩的,嘻嘻。”连蔓儿又笑。

连蔓儿就不再说话,只是仰起脸看着天。没有污染的天空,星星似乎特别多,星光和月光,美的让人神醉。

到了庙头,隔着官道,连蔓儿就看见新铺子里面亮着烛光,屋顶的烟囱上有一缕轻烟正缓缓地升入夜空中。

“咱来的还真巧,我爹肯定在烧火。”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说的没错,连守信听见敲门声,放下手里的柴禾,开门让她们进屋。

“半夜三更的,你们来干啥?”

“爹,我娘怕你在这睡不好,非要来看看不可。”连蔓儿故意道。

“这孩子。”张氏的脸微微有些发红,“不是你要来,还编排起你娘来了。”

“有啥睡不好的,”连守信就相信是张氏担心他,才会半夜过来。“炕上潮气都没了,我往炕梢一躺,和在家里没两样。”

“那就好,我就怕屋里潮气大,你把腰睡坏了。”张氏小声道,“牛喂了没,要不我去喂,你歇会。”

“先喂的牛,这把火烧完,我这一觉就能睡到天亮。”连守信道,“我这啥事都没有,你别瞎担心。”

留下张氏和连守信在外屋一边烧火,一边说话,连蔓儿就从旁边拿了烛台,拉着连枝儿进了里屋。

连蔓儿将烛台举在苗床上,一点点的查看。

“呀,发芽了。地瓜发芽了。”连蔓儿喜的叫了起来。

有一次连蔓儿说话,把番薯说成了地瓜。为了圆话,她就说番薯长的像甜瓜,又是长在地里的,就应该叫地瓜。其实她在她前世,一直都是管番薯叫地瓜的,反而很少叫番薯这个学名。

大家伙都没有疑心,反而很快地接受了地瓜这种叫法。因为地瓜这种叫法,比番薯更具有土语的味道,更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

连枝儿忙凑过来,接着烛光,真的可以看见苗床上冒出了短短的薯芽。薯芽很小,才刚刚冒头,若不仔细看,还真的会忽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