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节礼(第2/3页)

就是张青山和张庆年凑巧那天没去赶靠山屯的大集,他们村上必定有人会去,将东西交给那个人,再让他转交,也是同样的稳妥,当天张家就能收到东西。

这三份礼之外,今年端午,连蔓儿家还多出另外一份礼来。

“王举人的礼,这该咋铺排?”张氏和大家伙商量。王举人家在三十里营子声名不错,只是除了少数几个较近的本家,他们很少与别人来往。分家之前,连家与王举人家是没有来往的。分家之后,也就是她们的连记搬迁新铺子,她们才和王举人家有了来往。

鉴于王举人家的富贵,连蔓儿家这个礼送重了,她们财力有限,若送轻了,不好进王举人家的门。

“照常送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连蔓儿并不想巴结王举人家,跟王举人家来往,也就是简单地维持来往。

可别小看这维持来往,这会帮她们免除不少的麻烦。所谓县官不如现管,王举人作为本村的士绅,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但是连蔓儿家的铺子,也并不需要靠着他王举人。因此这个礼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轻了。

“……五种粽子,每样五个,另外再送两篮子鲜菜、两小坛葡萄酒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比照吴家和王幼恒,很家常的往来,但是比送给吴家的少了两个香囊,比送王幼恒家的少了两双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随便送,连蔓儿家和王举人家,还没那么亲近的关系。

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这样定了下来。

……

张家的节礼捎过去,第二个集上,张青山就让人给连蔓儿家捎了一篮子的杏子回来。至于王举人家,依旧是连守信去送的礼,王举人留连守信吃了饭,还派人送了回礼。

一匹大红的焦布,一对官窑的富贵牡丹的胆瓶。

这两样,即便放在官绅大家,也是很摆得上台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庄户人家,更是极精致、稀罕的东西。

来送回礼的管事,还说起连守信送过去的鲜菜,说是王举人和太太都很爱吃。

“咱们这疙瘩没这个,难为你们神通广大的。”

连守信并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话,说是家里的菜园子里还有,王举人家爱吃,只要说一声,这马上摘最新鲜的送过去。

那管事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张氏爱那对胆瓶的样子漂亮,兴冲冲地摆在了新铺子的里屋,摆了一天,她就舍不得了,要收起来。

“等秋下咱新屋子盖好了,就摆新屋子里。”张氏道。

连蔓儿笑着拦住了张氏。

“娘,这都摆出来了,就搁在这摆着吧。”连蔓儿道,“娘,你现在看着这个稀罕,等以后,咱这样的东西肯定不少,比这更好的东西还多的是那。”

到时候不需要人送,她们自己也买的起。

五郎也点头,觉得胆瓶就摆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点头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举,以后怕没人给你送好东西?”连蔓儿就笑道。

“那敢情。”连蔓儿这么说,张氏就更高兴。

“哥,你可要加把劲,咱娘就指望你了。”连蔓儿回头就朝五郎笑,“今天鲁先生给你出的题目,文章做出来了没有?”

“差不多了,我这就去誊写出来,请先生评讲去。”五郎说着话,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这点让人省心。咱也别过分催逼他。”张氏说道,他心疼儿子。

“娘,我就给他提个醒,这个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连蔓儿笑道,“哎呀,昨天小七还挨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时间张氏的脸色有些复杂。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给鲁先生加个菜。”张氏这么说着,也出门去了。

连蔓儿就在屋里抿嘴笑。和任何一个平凡的母亲一样,张氏心里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爱,所以对于鲁先生怎么严格教导五郎和小七,她都会忍着什么也不说。但是,一个母亲的私心,她总想更加厚待鲁先生一些,让鲁先生挥板子的时候,能对五郎和小七心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