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分崩(第2/3页)

“可不是。”连枝儿颇有同感地点头道。

“刚才叶儿说,你二伯他们今天都没去山上上工,就你三伯去了。”张氏又说道,“他们闹这一场,是为了啥?单是因为昨天后晌的事,要让继祖媳妇不好过?”

“肯定不是。”连枝儿和连蔓儿异口同声地道。

谁都没有把话再继续说下去,只有张氏摇头叹息。

连守信从外面走了进来。

“咋,你刚才和老黄把那话说了?”张氏就问。

“嗯。”连守信点了点头,“老黄说,二哥、三哥,二郎、三郎他们四个,预支个几百文钱是没啥问题。……可二哥他们今天都没去上工,这事闹的。”

“爹,上房有我爷我奶,我大伯、我二伯都比你年纪大,还都正当年,有啥事人家心里能没有谱。还用咱这唉声叹气地瞎操心?爹,咱家就你一个人是主心骨,咱家现在一大摊子事,谁帮你操心啊?”连蔓儿就道。

“我这不是……我这不是替你爷心烦吗。”连守信就道,“得了,我知道,我操心也是白操心。”

“爹,咱铺子里存的面要不够了,这得赶紧跟王记预定去……”连蔓儿就打开账本,和连守信商量起铺子的杂事来。

在铺子里直待到傍晚,五郎和小七都从私塾放学回来了。

“该做饭了,咱回去吧。”张氏就道。

“我去赶鸭子去。”连蔓儿说着话就往外走。

“姐,我跟你去。”小七忙扔下书包,跟着连蔓儿就出来了。

鸭子已经长得半大了,与鸡不同,鸭子总养在院子里,到时候下蛋就少。要鸭子长的肥,下蛋多,得将鸭子赶下河。

连蔓儿家买的这块地,就挨着河边,那一溜的河滩也是她们家的,另外,还有一片杂树林从河岸边,一直延伸到她们买的大片地里,也是属于她们家的财产。

自打小鸭子长的够大了,连蔓儿就每天早上赶着它们过来,将它们赶进河里,就这么散养着。等到傍晚,再将这些鸭子从河里赶出来,带回老宅去。

这样散养的鸭子,下蛋多,肉也更美味,除此之外,还省下了不少饲料。而且每天这么一来一回次数多了,这群鸭子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早上连蔓儿打开鸡圈的门,它们就会自己一路过来,到傍晚的时候,不用连蔓儿去赶,它们也能自己回去,很让人放心。

不过,连蔓儿并没有因此就放着它们不管,一早一晚的,还是坚持“护送”。

今天连蔓儿来赶鸭子的时间比往常略早了些,一群鸭子还自在地浮在河面上,每天下河,这群鸭子将自己打理的羽毛洁净鲜亮,每一只的屁股都变得肥肥圆圆的了,很是可爱。

连蔓儿和小七一人手里拿了一根长树枝,站在岸边,轻轻地驱赶着鸭群上了岸,跟连守信、张氏他们会齐,一路往老宅走去。

“今年这鸭子长的好,”张氏一边走,一边打量着母鸭子摇摇摆摆的肥屁股,“等过几天一入伏,就能下蛋了。”

“娘,到时候它们到处下蛋可咋办?”小七就问。

“那就得看着点了。”张氏道。

鸭子开始下蛋,要小心看着,让它们养成在固定地点下蛋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那么之后就省心了。母鸡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般庄户人家养的鸭子,白天即便都放养在外面,但下蛋它们还会自动回到家里。但是把蛋下在河边草窠里的鸭子也不是没有。通常,庄户人家都有小孩子时不时地照看着。还有热心的庄稼人,看见相熟的人家的鸭子下了蛋,还会主动去通知。

也不用走到家里去,在当街上,大门口,或是院墙矮的,相隔只有几乎人家,站在自己的院子里,喊一嗓子就行了。

“娘,咱家离这河边,可有点远。”连蔓儿就道。

“这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