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丰收(第2/3页)

“爹,我们私塾门外来了个卖糖人的。那糖人做的可好了。爹,你给我俩钱,我买糖人呗。”

被小儿子抱住要钱,连守信并没有生气或者不耐烦,反而高兴起来。

这爷俩说了一会话,连守信脸上的阴云就完全散开了。

饺子都蒸出来了,张氏又打了一个鸡蛋海木耳汤,一家人放了饭桌,开开心心地吃饺子,给连守信庆生。

……

给沈六捎过信之后,很快连蔓儿就收到了回信。是钟管事捎来的口信。说是让连蔓儿定好了收地瓜的日子,他到时候会来。

连蔓儿就掐着指头算了算,将日子定了下来。

没几天,就听山上的老黄传来消息,说是沈家的六爷要来查看山上工程的进展情况。老黄所说的沈家六爷要来查看的日期,正是连蔓儿定下的那个日子。

连蔓儿心里就明白,沈六肯定是要去山上查看,然后“顺便”看看她家收地瓜。

转眼,就到了这一天。

巳末时分,沈六一行的车马就到了三十里营子。这次,更与前几次不同,队伍中多了好几辆马车,都有穿官衣的侍从护卫,看前面开道的摆出来的回避牌子,除了沈六的征虏前将军、辽东府总兵官,还有知府、布政司、盐运司等。

沈六这次的排场更大了。

沈六的车马队伍从早点铺子前面经过,直奔山上。钟管事从队伍中拐出来,到早点铺子与连守信打招呼。

“一会六爷回来,就跟着你们下田。……六爷最近事忙,怕是不能多留。”钟管事道。

“好,我们这都准备齐全了。”连守信忙道。

随即连记早点铺子就打了烊,一家人准备了铁镐、大箩筐,还有一杆大称,都用小牛车拉到了地瓜地的地头。之前,连蔓儿已经各方面放出话去,说这天要收地瓜。庄户人家,爱看个新鲜,尤其是这新鲜的作物,更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会沈六这些人也会去,连蔓儿相信跟去看热闹的人肯定不会少。

约莫两刻钟的工夫,沈六的车队就从山上浩浩荡荡的回来了。

这次,沈六没有下车,只是让钟管事带了连守信过去说了两句话,就让连守信在前面带路,一行人就往地里来。

等沈六这些人纷纷在地头下车、下马,连蔓儿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沈六发话。

沈六站在地头,先是指着大片的玉米地,让跟随前来的众官员都看看。

“……前日已经写了加急的奏章上报朝廷,只等万岁爷批复。托赖万岁爷的鸿福,若这玉米果真高产,则我大明将再无饥民……”

一番话说完,众官员都点头附和。

沈六又将连守信招去问话,因连蔓儿也在跟前,就一起跟了过去。

“免礼吧。”沈六见他们过来,作势要拜,就摆了摆手,“这在外面,一切礼仪从简。”

连蔓儿是巴不得的,这个年代,人动不动就要跪拜,她还是有些不习惯。以前见沈六,多是私下的场合,在礼节上并不大讲究。今天的场合不同,要与沈六说话,就先要跪拜。好在沈六说了这句话,连蔓儿也就乐得只福了一福。

“六爷,请你看看我们收地瓜。这地瓜能吃,还顶饿,产量比玉米还要高。”连蔓儿就笑着道。说话的同时,连蔓儿忍不住往沈六身后看了看,果然没有看到沈小胖。

今天沈六这次出行,完全是公事,还带了许多辽东府的官员,是不方便将沈小胖那只小尾巴带在身边的。回想起刚才在铺子里,钟管事还特意地提了一句,说是“九爷很不高兴,在家里闹脾气”。

不知道沈小胖在家里是怎么闹脾气的,连蔓儿想,如果是躺在地上打滚,就他那圆滚滚的样子,还真是,只想想她就忍不住要笑。

跟随在沈六身边的众官员,此时都注目在连蔓儿身上,他们心中都很惊奇。这开口说话的是个农家小姑娘,一身普通的半旧袄裙,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样貌却已经是清丽无双,说话声音清脆,丝毫不拖泥带水。虽然面对着他们这些人,这小姑娘的父亲都有些畏缩,偏这小姑娘不卑不亢地,一点怯意都没有,实在是让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