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威望(第2/3页)

连守信的话说的非常有力。

一屋子的人都叫好。

“我四哥没说的,真仗义。”

“老四这孩子,我打小看着他长大,这孩子仁义,心慈。”

“四叔,你知道我家,我家穷的叮当响,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四叔,我家也想种那地瓜,可我家……拿不出啥钱来……”

“我是这么打算的,大家伙也许知道,生地瓜秧子它是个操心费力的事,弄不好,地瓜就得报废了。离明年种地瓜,这还多半年,地瓜这东西,不好过冬。……我打算明年生地瓜秧子。大家伙要是想种地瓜,明年来跟我买地瓜秧子。我这是为了大家伙着想,咱庄户人家的钱来的不容易,我现在日子过的稍微好点,这风险啥的,我就担了。咱大家伙想好了,是明年来买秧子,还是现在买地瓜。”连守信就又道。

这是刚才他们一家商量好的说辞。

“老四是个实在人那。”就有个老者叹道。

“仁义,有良心。”很多人都点头称赞。

“四叔,你明年真卖地瓜秧子啊,那咱先订固下来呗,我怕明年买的人多,轮不上我家。”又一个人道。

“明年我家肯定卖地瓜秧子,也不用订固啥的,这地瓜秧子肯定先卖给咱们自己村里的人。”连守信道。

“还是订固下来吧,要不,我们这心里它不安稳。”

很多人在听了连守信刚才的话之后,都改了主意,不买地瓜,而是打算等到明年买地瓜秧。而且,他们还怕到时候买不着,要先跟连守信定死了。

连守信就扭过头去,征询自家妻儿的意见。

“要订固,那就订固吧。到时候地瓜秧子也有限,咱就先到先得,谁先定,到时候就先卖给谁。”五郎道,“要订的叔伯,跟我到这边来,我记个账。”五郎就说道。

就这么着,大多数的人都跟着五郎过去了。

留下来要买地瓜的,就都是富户、大户了。这里有王举人派来的管事、周围村镇地主家派来的管事,老金竟然也坐在其中。

这些人都有钱、有人,买了地瓜回去,除了留种,他们也舍得吃。

“刚才沈六爷拿了两箩筐地瓜,那大概有一百二三十斤。沈六爷给留下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连守信说道。

当时沈六给银子,在场的人都看见过了,即便连守信不说,大家伙也都知道。

“老四兄弟,你这地瓜,是打算卖一两银子一斤啊?”老金就哈哈笑着问道。

“老金大哥,别说一两银子了,二两、五两、十两,他别人想买也得买的到啊。”连守信也就笑着道。

众人听他这么说,分明是要抬高地瓜的价格,有的就皱了眉头。

“……咱把话说在头里,不管以后地瓜的贵贱,现在要买地瓜,就五十文钱一斤。一家一户,咱也不多卖,要限着量。这也就是为了让大家伙都能买到手。现在地瓜少,能明年大家伙种的多了,那就敞开了。”

“……这地瓜买回去暂时自家吃也好,留着做种也好。咱还有一句话要说在头里,就是这地瓜,买回去了,不能加价转卖。我把地瓜的价钱压这么低,也就是咱们乡里乡亲,想让多点的人家能种上、吃上这地瓜。咱这就是个……”说到这,连守信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就扭头去看连蔓儿。

“君子协定,爹,咱这是君子协定。”连蔓儿就笑着道,“就是说话得算数,这一屋都是体面人,得讲究信用。这是我哥从书上学的。”

“对,这就是君子协定。大家伙要是同意,这地瓜咱就卖。”

有沈六爷在前面做着榜样,这些人以为连守信要狮子大开口。可连守信却将地瓜的价格定在了五十文钱一斤,那有皱着眉头的,也舒展开了。

连守信将话都说的很通透,而且句句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