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古氏回来了(第2/3页)

……

第二天,连蔓儿就侧着耳朵,听外面的消息。

王家的人和村里的人找了一夜,都没有找到英子。大家伙的看法都是说英子寻了短见。刘老四两口子被王家放了回去,他们似乎吓破了胆,只说英子罪有应得,是死是活,都和王家没半点关系,还说,就是英子活着,他们也要自己打死英子,省得她丢人现眼。

据说,那位怀大奶奶很是伤心,还落了眼泪。说是她本不想重罚英子,要知道结果是这样,当时就不关着英子了。玉瓶再怎么值钱,英子那也是条性命。

人人都夸怀大奶奶心善,还听说,王举人的太太很是疼爱这个儿媳妇,从自家的箱子里搜罗出好多好玩的古董、玉器给了怀大奶奶。听说,王举人和太太还将王幼怀叫到屋里,教导了他约莫一个时辰的工夫,要他要敬重、好好对待这个媳妇。

因英子而引发的事,最后大家伙几乎都忘了英子,反而是怀大奶奶贤惠、仁慈的名声被传了开来。王家也被赞为仁义、宽厚,因为英子偷盗、打碎了贵重物件,自己畏罪潜逃,可王家并没有因此而让英子的家人赔偿。

当然,也没有人找连守信,让他出让旧铺子。

连蔓儿家商量定了,还要和庙里再续一年的租约,将旧铺子那几间房子继续充做仓库,并兼做洗衣服的门面铺子。

从锦阳镇到山上这条路上,就属这几间门房和连蔓儿家现在的铺子的位置最好。除了这两处,若想开早点铺子,位置就差了些,而且还要新建房屋。有连记在,这么做显然投入大,而想要获得收益,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能够竞争得过连记吗,甚至,有连记在,新建铺子,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但凡有些头脑的人都琢磨的出来,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别的店来分散连记的客流,连记的生意那自然是没的说,连蔓儿一家也可以少操不少的心。

……

出了伏,节气上进入了初秋,但是除了一早一晚,天气比以前凉爽了之外,其余的时候,甚至比伏天还热了几分。正午的时候,被太阳晒的久了,皮肤上会有轻微疼痛的感觉。天气炎热,空气却比伏天干爽,这就是所谓的秋老虎了。

古氏从县城回来了。

连花儿生了。

“是个闺女。”古氏坐在上房的炕沿上,笑着对周氏和屋里的众人道,“这可是他宋家孙儿辈的第一个孩子,没看见宋老夫人听见花儿母女平安,欢喜的都掉下泪来了。赏赐下来给花儿补身子的东西,足足堆了两间屋,那还堆不下。又派人去庙里,请和尚念经,又给花儿母女两个点长明灯、祈福。这几天,可把宋府上上下下都忙的脚不沾地,都是为了花儿母女两个。”

说到这,古氏似乎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笑意,呵呵地笑了两声。

周氏就盯着古氏的脸,看了一会,才发出哦的一声。

何氏和赵秀娥,就直白了许多。

“老宋家,不就剩花儿女婿这一条根了?头一胎,花儿就给人生了个丫头,人家宋家的老夫人真能高兴?”何氏道。

“生男生女,这东西可邪性了,那都是传下来的。我嫂子娘家村里就有这样的,当娘的就特能生闺女,结果她家闺女嫁了人,也一连三四个地生丫头。我娘是先生了我哥,最后生的我,我姥姥也是,我姨也是,我这肚子,人家看了,也说肯定是个小子。”赵秀娥道。

古氏的脸色就有些不悦,何氏和赵秀娥这分明是在膈应她。尤其是赵秀娥,分明是说她只能生闺女,蒋氏也只生了一个闺女,那么连花儿自然也是生闺女的命。

“先开花后结果,这是有说道的。”古氏就道,“宋老夫人也打发人给花儿和花儿女婿算过了,他们俩起码有四个儿子的命那。花要开的好,果子才能结的好。花儿生的这闺女,那可是个好兆头。宋家老夫人说,等花儿出了月子,就要接了小孙女亲自抚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