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大兴土木(第2/3页)

她家的玉米种子,首先要留够她自家种的,然后要分给王家、张青山家、吴玉贵家,还有老金家等几户人家。

刚才听了全福的话,连蔓儿就想到了,给这几家分完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玉米种子,那也不好用来卖钱。

不过,那些玉米种子,她也没打算白白的送人。连蔓儿已经初步想好了互利互惠的法子,不过现在不急着说出来。

玉米即便价格定的和高粱平齐,但是因为产量高,到时候抢着要种的人肯定不少。

“管造牌楼的蒋大人说,明天,那些造牌楼的工匠就到了。”连守信突然说道,“……咱家新宅子的那个大门,不是一间的吗?蒋大人还跟我说,咱家现在有了御赐的牌楼,那是三间四柱的。咱家的大门,也能跟着扩扩,更气派。……有了御赐的牌楼,咱扩个大门,不算逾越。”

大明朝的建筑讲究规制。什么样身份的人住什么规制的宅子,尤其是大门,最能体现住宅主人的身份,一点也逾越不得。

可以说,大门,就是一户人家身份的标志。

那位蒋大人说的倒也没错,有了御赐的牌楼,连家的大门扩上一扩,并不逾越。

“爹,你答应了?”连蔓儿就问。

“没,我没答应。”连守信摇头道,“咱做人得讲究本分,这多一分也行,少一分也行的事,咱宁愿少拿一分,咱也别总想着多拿那一分。……咱家的门,我也不是不想扩。”

说到这,连守信的目光落在五郎和小七的身上。

“我就想着,咱家的门要扩,不能因为这个事。要是五郎和小七,以后挣了功名回家来,那这个门,就是谁拦着我,我也要扩。”连守信说完,就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五郎和小七。

连蔓儿低下头,抿嘴暗笑。连守信近来的精气神是越来越好了,变得有志向了,或者说是“野心”,以前,他虽也是极支持五郎和小七念书,但却从来没说过,要他们考取功名的话。

这是连守信对自己更有信心,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家的将来更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是好事吧。连蔓儿想,虽然也许这将会给五郎和小七增添一些压力。不过,她知道,五郎心里,一直有他自己的目标,而那目标,应该是和连守信的期望是重合的。

“爹,你放心,我肯定努力。我和小七,肯定都会努力。”五郎就道。

“是的,爹,我会更用心念书的。”小七也道。

晚饭的时候,连守信让张氏加了菜,开了一坛酒,和鲁先生对饮。

“……一切还都得靠鲁先生。”连守信对鲁先生说了他的期望。

“自当尽力。”鲁先生道。

“先生,等新宅子建成了,先生就和我们一起搬进去吧。给先生留了房间,我和小七,就住先生隔壁。”五郎给鲁先生斟酒,说道。

“好。”鲁先生很痛快地就应承了。

席间,鲁先生有问了问今天接旨的事情。

五郎和连蔓儿也没隐瞒,并将皇帝对沈家的赏赐也和鲁先生说了。沈六这几次来三十里营子,鲁先生都没有上前。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身份尴尬,不知道上面对他是不是还有别的发落。沈家救了他,他就不能给沈家找麻烦。因此,沈六没有说要见他,他也就一直没有主动上前。

但是,过后,他都会询问五郎,显然他心中对沈家、对于朝廷的事务,还是很关切的。

……

第二天,修建御赐牌楼的工匠就都到了,一车车的石料和木料也陆陆续续地运了来。皇帝御赐,辽东府督造的给连蔓儿家的这座牌坊,是座石雕的牌坊,主要材料是大块的汉白玉。

这些工匠就将工地上搭起了工棚,动土开工。

御赐的牌楼,这修造的费用,自有国库出钱,人工、监督也都有专门指派的官吏负责,连蔓儿家可以啥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