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落空(第2/3页)

五郎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开始写回信。

“直接驳回不好,”五郎斟酌着词句,说道,“就说鲁先生有话,让我先好好念书,亲事过两年再说。”

生气归生气,但是落笔给连老爷子写信的时候,五郎还是将怒气收了起来,想到这个更策略的回绝方式。

连蔓儿为五郎感到高兴。

“这样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哥,你看咱爷给咱写的信,写了那老些。咱也多写点,就把那天大姑说亲的事,也详细给咱爷写一写。用咱爹的口气。大姑爱撒谎,得让咱爷知道知道,省得以后她说啥,咱爷就信啥。”连蔓儿道。

“嗯。”五郎点头。

“二郎媳妇生了,咱得给下奶吧?”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就是这大老远的,也太不方处了。”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从三十里营子到太仓县,坐马车,大约要走上三天才能到,来回的路费,对于庄户人家,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庄户人家有句俗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这里面包含着一层意思,就是离的远的亲戚,即便是想多来往,也受限于客观条件。

给孩子下奶,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离的近,提一篮子鸡蛋过去,就是顶体面的礼。可离的这么远,这事就不好办了。

一般的庄户人家遇到这个情况,多是将小礼都攒着,遇到大事再随礼。或是干脆将这些小礼都忽略掉。当然,不管怎样的做法,都是双方的,所谓礼尚往来。

“娘,秀娥嫂子的娘家不就是在镇上?”连蔓儿就道,“看他们咋办吧,他们要不去,咱也不用去。他们要是去。咱就把礼准备好,让他们给捎过去不就行了。”

“对,就这么办。”张氏笑着点头,“还是我家蔓儿脑袋瓜转的快。”

……

转天。还没等五郎将信捎出去,连兰儿就坐着马车上门来了。

还没到晌午,连蔓儿一家都在铺子里。

“大姑来了。”连叶儿手里舀着个空木盆跑进屋来,“车就停在外面,大姑往铺子里来了。”

“就她一个人?”连蔓儿忙问。

“就她一个。”连叶儿点头道。

连兰儿上次提亲被拒绝,昨天刚收到连老爷子的信,今天连兰儿就自己上门来了。这其间若是没有关系,才是见了鬼。

怕是连老爷子在给连守信捎这封信的同时,还给连兰儿捎了一封信吧。

正想着,连兰儿已经挑门帘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氏就有些纠结,她心里厌恶连兰儿,恨不得将她打出去。但是人上门来了,她还撂不下这个脸。可若是热情招待,她也不愿意。以前或许她会委曲求全,但是现在,她不想再这么委屈自己。

“都在家那。”连兰儿满面春风。见众人都在,就笑着道。

“啊。”大家伙答应着,就不那么热情。

“大姐。”连守信叫道。

“你们说话吧。”张氏就说了一句,然后扭身就从屋里出来了。

连蔓儿跟在张氏身后,赵氏和连叶儿也随后都出来了。

……

“就让你爹和她说,这能行?”回家的路上,张氏问连蔓儿。

“反正她眼睛里也没有咱,咱也不想和她来往。她有啥话,有啥事,就跟我爹说呗。我爹那咱都是商量好了的。别的事,我爹也不能做主。她说了也是白说。一会,她明白过来,自己个就走了。”连蔓儿说着话,就招呼赵氏和连叶儿,“快走。咱晌午饭回家吃。”

……

铺子屋里,就只剩下连守信和连兰儿。

连兰儿见她们娘几个都出去了,就有些不高兴。她倒不是想和她们说话,而是对她们没有远接近迎,并在旁边伺候有些不满。不过,因为心里有更重要的事,要跟连守信说,也只跟连守信说就足够了,所以,连蔓儿她们走了,她也没有过分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