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辞旧迎新(第2/3页)

夜幕降临,连家的大门口、御赐牌楼的两侧都点起了大红的灯笼。前院正厅、书房、鲁先生的房屋门口也挂起了红灯笼,而内院里除了上房门口,两侧的抄手游廊上每根柱子旁边也挂了灯笼。

按照习俗,除夕夜要留长明灯,这个长明灯是照小耗的,所以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到了这一晚,也要至少留下一盏灯彻夜不息。

连家今年则是所有的院落,包括早点铺子的门前也挂了红灯笼,其中灯笼数以内院最多。

连蔓儿喜欢红灯笼喜喜庆庆的红,还有寒夜中暖融融的光。

一入夜,外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五郎和小七也时不时地跑出去放一挂鞭、或者几个炮仗。到了亥时,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又忙碌了起来。

她们要包饺子。

辽东府这边的习俗,除夕这一天,团年饭是晌午吃,晚上守岁的时候要吃饺子。这顿饺子与平常包的饺子还不同,必须要包成元宝形状,以期发个好兆头。而在饺子的馅料里,还可以包入铜钱,吃到的人,就是明年运气特别好的人。

张氏擀皮,连蔓儿和连枝儿包,今天的饺子馅是牛肉的,里面加了少许的猪肉,没有放菜,只放了各种调料和剁的细细的葱花。这是他们这里俗称的一个肉丸馅的饺子。

饺子包好了,外屋的铁锅里准备的大骨汤也烧滚了,张氏就将饺子用帘子端着,出去下饺子。

除夕夜的饺子,一般是煮饺,而不是惯常吃的蒸饺。以前没有分家的时候,这除夕夜的饺子却都是蒸饺,不是连家的人不知道这个风俗,而是因为周氏的个人喜好。周氏不喜欢煮饺,用她的话说是嫌煮饺“水淋光汤”。

去年连蔓儿家虽然分了出来,但住在老宅里,还要顾忌周氏的脸色,比如说她们吃鱼,还要被周氏指桑骂槐一番,年三十为了求个宁静,张氏也还依着上房的规矩,做的蒸饺。

现在,张氏就是一家的主母,再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她征求了一家大小的意见,才决定这一顿吃煮饺。

连蔓儿其实私心里更喜欢吃蒸饺,但她也不讨厌煮饺,就这一顿,当然是按照风俗来更好。

张氏在煮饺子,连蔓儿和连枝儿这边就调好了酱碟,等饺子熟了,就将饺子装盘,连同酱碟并几样小菜,一共装了两个大大的食盒,连蔓儿又提了一个食盒的碗筷,娘三儿个就往前院来。

前院正厅,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陪着鲁先生在守岁。

见她们来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就忙将炕桌上的瓜果点心收拾到一边,张氏从食盒里拿出饺子、酱碟和小菜,连蔓儿也将碗筷都摆好,一家人这才在桌边围坐,开始吃饺子。

胖乎乎的元宝饺,个头并不大,张大嘴,一口就可以吃一个。鲁先生吃到第三个的时候,就从馅里吃出来一个银角子。

“恭喜鲁先生,明年必定顺风顺水、万事大吉。”众人就都笑着给鲁先生道喜。

鲁先生知道,这肯定是刚才连蔓儿给他夹饺子,故意放的。讨了个好兆头,他也十分欢喜。

然后、小七也吃到了银角子,接着是五郎,一会工夫,大家伙都吃到了,自然是各个欢喜。

吃过了除夕夜的饺子,在等待新年到来之前,还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做。

连蔓儿和连枝儿姐妹两个,回了内院,就到自己屋里,将早就准备好的里外新衣都装在一个大木桶里提着,然后又带齐了洗漱的一应事物,就出了屋门,顺着沿着抄手游廊,从西侧的月洞门出来,进了西边的跨院。

走下台阶,顺着青石铺就的小路走到一座影壁后面,又上了两级石阶,打开门,走了进去。

除旧迎新必不可少的一项,自然是洗浴。

一进的浴室的门,拐过一个小小的隔断,就是扑面的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