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新年(第2/3页)

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用张氏的话说,就跟“开了锅似的”。

鞭炮还没响完,连蔓儿、连枝儿、五郎和小七又都拿了线香,将一捆捆的烟花也点着了,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飞上天,小七先就跳脚欢呼起来。

这夜晚不仅不冷,简直是有些火热了。

等远近的鞭炮声渐渐平息下来,连守信和几个孩子也将鞭炮和烟花都放完了,这才和鲁先生互道新年好,各自回屋里安歇。

……

大年初一,一家人又都起了个大早。

连蔓儿今天穿了一身的红,从里到外亵衣是红的细棉布,交领中衣也是红的棉绫,立领的棉袄和棉裙的面是红色暗纹缎子,外面罩着的羊皮斜襟长身褙子的面则是大红色的团花缎子。

年前买的羊羔皮,一家人一人做了一件,连蔓儿和连枝儿的是褙子,张氏的是袄,五郎和小七的是大氅,因为想过年的时候穿,特意请了裁缝帮忙剪裁、缝制,才能及时在年前赶制了出来。

而连蔓儿这一身,包括鞋袜都是红的,甚至扎包包头的绸带都被连枝儿给换成了大红色,这是刻意为之。

今年连蔓儿十二岁,过第一个本历年。

穿戴齐整,一家人走出大门,在御赐牌楼前摆好的香案,以连守信为首,一家人对牌楼行跪拜礼。拜过了牌楼,一家人才又回到前厅。

连枝儿、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向连守信和张氏拜年。

连守信和张氏就笑着让几个孩子起来,又拿出四个红包给几个孩子一人分了一个。捏着胖鼓鼓的红包,连蔓儿笑的眉眼弯弯。

连守信和张氏作为爹娘要给孩子们压岁钱,自然不能从公中的账目里出。作为一家之主的连守信责无旁贷,预支了工钱,换成银角子给几个孩子压岁。连蔓儿本历年,得了个双份。

至于说连守信的工钱已经预支到了哪年哪月,那就只能问连蔓儿了。

给爹娘拜了年,几个孩子又给鲁先生拜年,依旧每人得了一个红包。

小七长这么大,第一次拿这么多的红包,小脸激动的红扑扑地。他偷跑到一边,将两个红包打开,把压岁钱数了又数,就又跑回来,将两个红包都给了连蔓儿。

“姐,你帮我攒着。”小七对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接了红包,用手指戳戳小七胖乎乎的脸蛋,“小七啊,你知道不,你现在是小财主了。”

小七不说话,只是嘻嘻地笑。

虽然几个孩子都不在连记铺子里做活了,但是依旧每月从铺子的收益里领零用钱,酸菜铺子开张的日子里,也每个月都有他们的一份钱。这些钱也不是白拿,即便她们不去做粗活,但是那些账目都是她们整理的。

另外,每次有大的收益,比如卖了葡萄酒、玉米等,几个孩子也会分到一些钱。

小七从不乱花钱,即便他有想要的东西,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有爹、娘、哥哥、姐姐们自觉自愿地给他掏腰包,所以小七的钱是越存越多。以私房钱的多少来讲,在连蔓儿家,年纪最大的连守信不用说是最贫穷的,私房钱为负数,最为富有的,除了连蔓儿,就是年纪最小的小七。

正月里,走亲戚、串门子拜年,接待来拜年的亲友,还要请客、或者出去赴席,一家人很是忙碌了几天,尤其是连守信,几乎每天都要出去赴席,甚至一天要去吃两三次酒席,连蔓儿暗中留心,有的人家,她就让五郎跟着连守信一起去。

过年,大人们忙,小孩子却是最悠闲、最快乐的。连蔓儿也清闲起来,她和连枝儿,只跟着张氏去吃了吴玉贵家、吴玉昌家,再有就是王举人家的酒席,就闲在家里,每天将炕烧的热热的,姐两个或是做做针线,或是写写字、看看书。

这一天,天气晴好,姐两个就到村里来,先回连家老宅,找连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