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麦收(第2/3页)

这会工夫,五郎已经去后院跟吴王氏打了招呼回来,还给小七带来的换洗的衣裳。

等连蔓儿和连枝儿进厨房洗了香瓜,又将一个西瓜切了,用大托盘托出来的时候,小七已经被五郎从水缸里给捞出来,擦干净了头发和身子,换上了干净的新衣裳。

“走,吃瓜去。”连蔓儿招呼五郎和小七。

几个孩子一路笑着去了后院,都到上房东屋里。大家一起吃了瓜,吴王氏又说了一会的话,这才告辞离开,自然,还带上了张氏为她准备的半篮子鲜菱角。

吴王氏走后,五郎就问张氏,吴王氏来,是不是有啥从太仓传来的消息。张氏只是摇头,说没有。连蔓儿就知道,这件事,张氏是下定了决心,不让她们几个知道的。不过,那之后的几天,连守信的脸一直都是阴着,就是小七去哄,也难得见一丝笑容。连蔓儿暗地里琢磨了一下,就断定张氏是将那消息告诉了连守信。

……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同时这也是麦收的季节。春小麦生长期比较短,下种又比其他作物早,因此最早收割。麦子不同于玉米、高粱等作物,它的收割最要掐时间,既不能早,更不能晚。早了,麦粒注浆还不够饱满,而若是晚了,就会发生麦粒从麦穗上脱落等情况。而这早晚之间的时间差距,又极短,一天、两天,也许就错过了时机。

而收麦的季节,又最忌下雨。若是麦子成熟,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毕,那么麦粒就会发芽,影响收成。

所以说到收麦子,通常前面都要加一个抢字。

连守信连着在地里看了几天,终于大手一挥。

“麦子熟了,开始割麦子。”

麦子的收割,与谷子的收割大同小异。就是要用镰刀,将整株的麦子割下,然后捆做一捆捆地,运回到晾晒的场地。为了抢收麦子,连守信带着三个长工,又请了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来帮工,然后还雇了几个短工,整整用了一天的工夫,将全部的十亩地麦子全部收割完了。

收割完之后的麦地里,就只剩下短短的麦秸茬。张氏、连枝儿、连蔓儿都没有参加割麦子,不过她们也没闲着。娘儿三个都穿了下地的衣裳,头上戴了草帽,下面将裤腿用绑带扎的严严实实的,脚面也裹了,一人手里提了个篮子,在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

十亩地,娘儿三个来回拾了两遍,还叫了赵氏和连叶儿来帮忙。

庄稼种的辛苦,每一粒里面都饱含着庄稼人的汗水和辛劳,所以浪费不得。就是没读过书,一个大字都不识的那些庄稼人,也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因此,经常能够在饭桌上听到大人训导小孩子,吃饭碗里不能剩下饭粒。她们不会讲大道理,即便讲了小孩子也未必听的懂。很多大人,只是告诫小孩子,如果吃饭碗里剩下了饭粒,那将来脸上会落下大麻子的,也有的地方说法不同,说是这样,将来长大了会嫁个大麻子的女婿或者娶个大麻子的媳妇。

还别说,这种吓唬总是非常奏效的。

收割的麦子已经运回连蔓儿家的场院,开始晾晒,这边麦穗也拾完了,连守信就又带着长工们下了地。他们要赶紧将麦茬都刨干净,重新整地,然后再种一茬。

麦茬细碎,刨出来之后将上面的土磕打干净了,也没往家里面运。这些麦茬若是做柴禾,并不经烧。所以,连守信就将这些麦茬都堆在地头的一个大坑里,浇上水,又运来一些粪肥倒在上面准备沤肥。

为了赶工,并没有采用人工、铁镐来刨这些麦茬,而是干脆让骡子和牛拉着犁杖下了地,长工们只需要跟在后头,将被犁杖翻起来的麦茬用铁镐收捡出来,运到地头去就可以了。

十亩地,重新整好之后,一半就种了大豆,另一半则是种了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