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麦子香(第2/3页)

很快,面就磨回来了。去磨面的时候,连蔓儿就嘱咐过,只要粗磨就可以,所以打开袋子,看见里面略嫌粗糙,带着糠皮颜色的麦子面,连蔓儿并没有吃惊,相反,她很高兴。而一打开袋子,就散发出来的淡淡的麦子香,则更让她满意。

连守信、张氏、五郎、连枝儿和小七也围过来看。自家磨的麦子面,没有粮店里买来的白面那么白,那么细,然后这种麦子香,却是那些经过了精磨、并且长途运输的白面所没有的。

“看着还不错。”连守信就道。

面磨回来了,自然是要吃。

“娘,晚上就用这个面,咱蒸馒头吃吧。”连蔓儿就提议道。

“行。”张氏痛快地点头,就舀了一盆的麦子面,开始和面。

“这面劲儿挺大。”和着面,张氏说道。

连蔓儿就洗了手,试了试,也跟着点了点头。春小麦磨的面要比冬小麦磨的面粘性大,这是品种的差异。不过那麦子香,却并不逊色,起码连蔓儿是这么认为的。

晚饭,端上桌的就是一大帘屉的麦子面蒸馒头。预料之中,这馒头的颜色有点发黑,看样子也没有白面馒头那么精致,不过麦香依旧。

闻着香,吃起来又怎么样那。

连蔓儿就拿了一个馒头,掰开来。这麦子面的馒头,发酵出来的没有白面那么细腻,咬一口吃下去,口感比白面略嫌粗糙,韧劲也大了些,没那么喧腾,就如同张氏说的“挺有劲儿”。

但是这个味道,已经足够……

“好吃。”连守信、五郎、连枝儿、小七和连蔓儿先后评价道。

张氏也拿了个馒头吃了两口,脸上立刻就绽开了笑容。

“是好吃。要我说,还比那白面好吃。”张氏笑道。

一家人吃完了晚饭,都一直认为,这个麦子面好。

之后几天,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又拿这新麦子面包了饺子,擀了面条,蒸了花卷、包子等。

“除了黑点,没那么细,别的一点都不比咱买的白面差。”张氏道。

确实,这麦子面和面,可以擀出来很薄的饺子皮,也能擀面条,和白面一样劲道不会断。

经过了一家人的试吃,连蔓儿更加肯定,这个麦子面,只要卖的比白面便宜,肯定很多人愿意买。

而这个时候,所有的麦子都已经打完了场,过秤后,收进了粮仓。

十亩地的春小麦,一共打出了三千四百五十斤的麦子。

连蔓儿家种麦子,用的是上等的好地,粪肥充足,照料也精细周到。即便别的人家没有这些条件,收成略差,那么也是完全可以推广种植的。

因为磨了新麦子面,连蔓儿家往外送了一些,蒸的馒头又往庙里送了一次,包饺子那次,则是给吴玉昌家送了些。

不过是庄户人家之间普通的来往,还没等连蔓儿再有什么动作,就有人家上门,向连守信询问麦子的种、收,并提出来要向连守信买麦种。原来,连蔓儿家种了麦子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的关注。现在大家看到她家的麦子丰收,而且磨的麦子面做的吃食也好吃,就也兴起了要种麦子的念头。

种了麦子,就是不到市场上卖,也可以留着自家吃,改善了生活。就算是田地不多,过的并不富裕的人家,也可以种麦子,只要多花些精力侍弄,到时候收获了,卖到市场上去,再买价格比较低的高粱、糜子等,也能比以前吃的更饱。

“麦种我看咱能卖,就是这个价格,咱咋定?”连守信和妻儿们商量。

辽东府还没有种麦子,要买麦种,就得像她们当初那样,去外府,比如说河间府来购买。这显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大家伙自然更愿意到连蔓儿家来买。

“咱在河间府买麦种,每斤是花了二十六文钱。”连蔓儿想了想,就道“那咱卖麦种,就定三十文钱一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