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当机立断(第2/3页)

说到冬小麦的种子,一家人免不了又想起另外一件事。

“老赵家卖的那春小麦种子,还真有人买!”张氏叹气道。

陆家的冬小麦种子没带回来,赵文才却从太仓运来了几车的春小麦种子,并按照每斤五十文钱的价格开始出售,比太仓的麦种价格高出二十四文,比连蔓儿家的麦种价格高二十文钱。

“咱家的麦种又卖完了,他们想种麦子,不在老赵家买咋办,咱这左近也就他家有的卖。就是他家这买卖做的有点……不大地道。”连守信也摇头叹气道。

“爹,你这话也说的太客气了。他们那不叫有点不大地道,是太不地道了。”连蔓儿插嘴道。

连守信就闷声不吭了。

之所以说赵文才这卖麦种的生意做的不地道,还不是说他的定价。而是他在卖麦种的时候,放出来的话。

“说啥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都得了衙门的明令,辽东这边要买麦种,只卖给他一家,别人不管是谁要买,都不卖。想种麦子,买麦种,就得到他那去买。还说啥,这是刚开始卖,看大家伙乡里乡亲的,价钱还便宜。要不赶紧买,他那麦种就要涨价,还得成倍的涨。”连蔓儿道,“这都叫啥事?”

赵文才能有什么本领让太仓那边卖麦种的铺子只把麦种卖给他,不卖给辽东府别的人?还说衙门的明令,这里面自然是有连家上房那些人的事。

与辽东府最近的、能买到麦种的地方,也就是太仓县了。都是庄户人家,要去更远的地方买,不是没钱就是没人。就真的有人相信了赵文才的话,怕他以后还要涨价,捏着鼻子去买了麦种。

背地里的抱怨和咒骂,自然少不了。

连守信知道了,就很上火。

“我觉得这件事,咱不能放着不管。”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五郎沉思。

“咋管?”连守信就忙问道。

“哥,”连蔓儿就转向五郎,“你看你能不能给锦阳县的县衙写个帖子?”

“嗯,我也正这么想。”五郎就道,“我马上去写帖子,明天一早就送县衙去。”

“这个……”连守信张了张嘴,似乎是有话要说。

大家就都看向连守信。

“爹,哥这么做,你不同意?”连蔓儿就问,“是因为上房太仓那边的人?”

“也不是不同意。”连守信就迟疑着道。

连蔓儿看连守信为难又纠结的样子,就明白了。连守信是个标准的庄稼人,身上有着庄稼人的共性。本分、老实、胆小、怕事,最怕的就是和衙门扯上关系。

小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想法,宁死不打官司,避着衙门走。

“爹,这事已经不是闲事了。”连蔓儿就对连守信道,“他们在太仓咋折腾,离的咱远,咱管不了。可就在咱这边,闹出这样的事来,咱不能不管。”

“爹,我哥现在是秀才,是有功名的人了。碰上这样的事,咱要管,而且咱也有能力管。”连蔓儿见连守信的表情有些松动,又继续道,“爹,不说别的,你也不想看咱这周围的乡亲这样让他们给欺压不是?”

“……是这个理。”连守信就道。他的正义感还是挺强的。“我就是不大懂,这样的事,五郎给衙门递帖子,能管用?”

“管用,咋不管用那。爹你明天看着就行了。”连蔓儿就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匆忙地吃过早饭,五郎就带着韩忠和小喜去了县里。晌午五郎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县衙的差役,将赵家的铺子给封了。那些差役还将赵文才父子俩锁去了县里。

五郎回到家,一家人就都到前厅说话。

“哥,吃晌午饭了没?”连蔓儿见五郎面有倦色,就问道。

“一上午就办事了,还没吃。”五郎就道。

连蔓儿忙吩咐小福到厨房去找韩忠媳妇,给五郎准备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