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置产(第2/3页)

“小福,那你有没有打听打听,这赵大官人现在来锦阳县,是干什么来了?”连蔓儿想了想,就向小福问道。

“……客栈里的伙计说,是来谈生意的。来的早了点,是因为那位二房奶奶要看灯。”小福立刻就道。

“很好。”连蔓儿点了点头。连蔓儿这个好,并不是说小福打听来的消息好,而是在夸小福这个人。平时看小福机灵,所以才打发他去做这件事。现在的结果证明,小福是真机灵。

五郎又问了小福两句,就让小福去领赏钱,下去歇着了。

“这叫啥事?”等小福走了,张氏才开口道,“她这边也没和二郎断,那边就跟了别人了,还大摇大摆地到咱们县里来,这叫啥事啊?这也太不要脸了?她就不怕二郎跟她没完?”

连守信一脸的郁闷,虽然没有开口,但显然他和张氏想的是一样的。

赵秀娥这样做,她自己固然是不要脸的,同时也让二郎、甚至连家大大的没脸。

“这门亲事啊,估计老爷子要是知道了这个事,能把肠子给悔青了。”连守信就道,“……不吝到这个地步,天下少有了。”

连守信这样说,并不算夸张。这个年代,女人们普遍看重名节,寡妇改嫁都困难重重,像赵秀娥这样,还没跟二郎有所了断,就做了别人的“二房奶奶”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那这个事,咱该咋办?”张氏就问。

“咱派个人到客栈那边,盯着点赵秀娥吧。”连蔓儿就道。赵秀娥这个人,什么样的事情都做的出来,连蔓儿有些担心她闹事。“另外,再打发个人回三十里营子,给老宅那边捎个信。”

“对。这个事,越早了断越好。”五郎也点头道。

“赵秀娥这样,二郎也不能要她了。就是可怜了二妞妞。”张氏就道。

几口人商量好了,这才各自歇息。

第二天。大家伙正要启程回家,刘牙侩就来了,说是罗家村那有一个小庄子要转手,地很好,价钱也合适,因为连蔓儿家曾嘱咐他,所以他得了这消息。就扣在手里,立刻就来通报。

在锦阳县,田产并不难买,但是好的庄子还是比较难得的。因此,连蔓儿一家只得改变了计划。连守信、五郎和连蔓儿留下,吴家兴也留下帮忙,其他的人按照原计划返程。

“你一回去,别耽搁。就把赵秀娥的事跟那边说。要是二郎这两天进城来,我们在这,还能帮把手。”送张氏的时候。连守信还嘱咐道。

将张氏等众人送走,这边也没耽搁,另外准备了车轿,就往罗家村来。

罗家村距离锦阳县城大约十几里地,离三十里营子也大概是相同的距离。要转手的庄子共有上等良田三百亩,中等的田地二百亩,山坡地七十亩,可开挖鱼塘荷塘的河岸地五十亩。除了这些田地,另外还有一个两进的庄院。

一家人将田地和庄院都看过了,都很满意。田地的土质名副其实。水源充足,适合种植各种庄稼。原来的山坡地没有被充分利用,以后可以种植果树,也是一笔收入。至于那个两进的庄院,也盖的很结实、讲究。

很难得的一份产业,一家人当即就决定。买下来。

刘牙侩和吴家兴做中人,与田庄的原主商谈价银,最后谈好的价银为两千六百两,其中包括了庄院内的一应家伙事,还有两户负责照看庄院和田地的庄丁。

连蔓儿当场就留下了一百两银子的定钱,然后回城,从连记百货和连记酒楼的账房筹了一部分银子,连守信又回三十里营子取了一部分银子回来,凑够了数目,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写契约、交付银两、换红契。

整整忙了两天,才算尘埃落定,连蔓儿成功地置办下了成为地主之后的最大的一处产业。

人逢喜事,连蔓儿放松下来,一边听完连记百货的蒋掌柜和账房对账,一边就想起来另外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