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仲春(第2/3页)

“这就过福了。”连枝儿也笑道。

给连枝儿的嫁妆田买下来了,以后保证连枝儿饿不着,连蔓儿就又寻思着该给连枝儿再置办点什么,日常有些进项,至少让连枝儿手里不断了钱使唤。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这回还硬是将连枝儿也给留下了。

“姐,这都是咱自家人,说的也是正经事,你可有啥害臊的。给你置办铺子,看你是咋想的?想要啥铺子?”连蔓儿就先开口道。

“啥都行。”连枝儿老实地道。

大家看连枝儿是不会出什么主意了,只好自己商量。

“这铺子是选镇上,还是县城里?”五郎先道。

“就镇上吧,近便。”连枝儿这次不用人问,就说道。

“镇上啊,这还真有点难……”连蔓儿就道。锦阳镇上的各类店铺,几乎已经饱和了,而且并没有哪家有出兑的打算。

“原来老赵家那杂货铺子没了,要不,给我姐弄家杂货铺吧。正好咱有连记百货,这进货的价钱、货品的花样,别的小铺子比不了。以后我姐这铺子,在镇上也得是头一号的。”连蔓儿想了想,就道。

“杂货铺子是好,不过……”连守信道,“镇上原来的几家杂货铺,是老陆家的最好。咱这铺子开了,肯定得把他家的生意给顶了。咱跟老陆家,这都不错……”

连蔓儿立时就有些无语。

开商铺,哪里会没有竞争?真要大家都像连守信这么想,那镇上一开始就应该只有一家杂货铺。其他的行业、其他的地方,也都该是这样了。

连守信朴实、谦退、克己,即便是现在,仍旧不脱其庄稼人的本色。别看他表面上看性子绵软,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颇有些古朴的侠气。这种古朴的侠气,在连蔓儿前世那个年代,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傻气。

即便并没有真正念过书,受过正统的教育,但是连守信还真是将克己复礼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克己复礼这四个字,是世代传承下来,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并浸透在这片土地哺育的庄户人家的血脉里。

“还真是,要不,蔓儿你再想想,咱给枝儿开个别的铺子?”张氏想了想,也道。

连蔓儿刚要出口反驳,突然想到一件事,立刻就改变了主意。

“开杂货铺是最好,要是不开,那再想想别的也行。”连蔓儿说道。

“对,想想别的。”张氏就道,“老陆家和别人家不一样。”

“嗯。”连蔓儿点头,“要不,咱给我姐开家磨坊?”

青阳镇上只有一家磨坊,周围的乡村要磨米、磨面通常都是在那里。

“就一家磨坊,咱再开一家,这还真行。”连守信就道。

张氏也点头。

“我刚才想了,给我姐这家磨坊,咱不能跟那家的一样。我姐这家磨坊,咱得多置办些细磨,专门磨白面和小麦面。”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原来青阳镇周围的村庄,种的都是高粱、糜子这些,磨坊里面的磨就是针对这些粮食的,而并没有能过磨出很细的白面的磨。

去年连蔓儿家春小麦丰收,今年就有很多人买了春小麦的种子打算种。而眼下,连蔓儿家的冬小麦长势良好,可以预见,今年秋下,肯定有不少人要学着他们种冬小麦。

正好需要专门磨白面的磨!

与其艰难地和别人抢生意,哪里比得上独树一帜来的好。等到别人家也想起来要置办细磨了,连枝儿这边的磨坊也已经站住了脚,有了优势,不怕别人来抢生意。

“这个好。”五郎就道。

“没错,这个好。”连守信、张氏和小七也都笑着点头,直说连蔓儿的主意出的好。

“姐,你看那?”连蔓儿又问连枝儿。

“蔓儿你出的主意,那还有啥说的。”连枝儿就道。对于连蔓儿,她是相当的信服和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