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财路(第2/3页)

“这天气热,鸭蛋也不能放,要孵的话,是要赶紧着才行。”张氏就点头道。

“那么多的蛋,咱哪有那么多抱窝的鸡啊?”连蔓儿有些发愁道。

“这个有法子。”连守信就笑道,“咱罗家村的庄子上,有个叫大贵的,他和他媳妇就会孵鸡鸭。……每年那些卖小鸡仔小鸭子的,他们家里哪就有那老些抱窝的老母鸡,都是烧热炕孵出来的。”

可不是,连蔓儿扼腕,她怎么就忽略了这件事那。

“爹,那这件事不能耽搁,咱赶紧派人,把大贵和他媳妇给调来,就在咱前面的跨院,再给他俩配俩帮手,尽快把这些蛋都孵上。”连蔓儿就道。

“好。”连守信点头,起身出去安排人去罗家村接大贵和大贵媳妇。

“这合浦鸭是比咱本地的强,肉好吃,长的也好看,就是不知道下蛋多不多。”张氏就道。

“娘,咱们养这合浦鸭,不是要它下蛋,我的打算,是养的差不多大,就卖到酒楼去。”五郎就道。也就是说,这些合浦鸭不是作为下蛋的鸭子养的,而是要作为肉鸭养。

“对,咱这慢慢地就能办个大的养鸭场。”连蔓儿点头。

“没错,就是养鸭场。”五郎点头赞同,“不只供咱自己的酒楼,还能供锦阳县、辽东府的各大酒楼。”

连蔓儿抿了抿嘴,对五郎的后半部分打算,她有不同的意见。

“哥,你跟我说说,你这一路上吃的鸭子,都是咋个吃法?”连蔓儿向五郎询问道。

五郎很愿意给家人讲他路上的见闻,美食这一部分也不例外。听了五郎的讲述,连蔓儿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五郎这一路吃过来,鸭子的做法各种各样,却没有连蔓儿最爱的“北京烤鸭”。方才她见了那些合浦鸭,又听五郎说了合浦鸭最好吃,甚至还是进贡的鸭子,就已经想到了“北京烤鸭”。唯一担心的是,就是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北京烤鸭”,现在听了五郎的叙述,这个担心就不存在了。

“卖肉鸭给酒楼固然好,要是咱能做出更好吃的合浦鸭来,那不是更好。”连蔓儿就笑着道。

“那当然更好。”五郎就道,想想连记的包子,就知道如果真能做出比别人家好吃的鸭子来,那将会带来怎样的收益。“就是这样可比单卖肉鸭更难了。”

五郎的意思是说,想要做出比别家都好吃的鸭子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连蔓儿就道,“咱们有那么多食单,还有咱娘的手艺,多试试,总能试出来。……就是试不出来,到时候也不耽误咱卖肉鸭。”

“那倒是。”五郎点头。

“哥,到时候你就负责品尝。”连蔓儿又道。

“这是好事,我还能不答应吗。”五郎笑道。

连蔓儿前世就爱吃“北京烤鸭”,还曾参观过某著名烤鸭店的厨房,对于烤鸭的工序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她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工序记起来,然后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当烤鸭的技术成熟之后,她就可以创办自己的烤鸭店了。

连蔓儿一边心里筹划着,一边拿了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不只是要创建烤鸭店,还有合浦鸭的鸭绒也要利用起来。刚才她特意叫厨房的人将宰杀的合浦鸭的鸭绒拿来给她看了。那鸭绒洁白、柔滑,用来做羽绒的被褥、服饰是极好的。

用鸟类的羽毛做衣裳,其实由来已久。比如说魏晋时期的鹤氅,还有将鸟类羽毛制成丝线纺入布匹里面的工艺,就在这个朝代也是有的,不过极稀罕、珍贵就是了。

而将鸭绒替代棉絮,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做出来的衣裳或者被褥,却比棉絮的更轻柔更保暖。其销路肯定是没问题,连蔓儿甚至有信心将其打造成时兴的产品。而且,原材料是取自烤鸭的废弃料,这大大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