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和睦(第2/3页)

连守信这一次在陈掌柜等一种活计的陪同下,走了好几个地方,又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受了点苦。西边许多地方还很荒凉,即便是安排的再周到,但是客观条件限制,食宿有时候难免简陋。

好在连守信自小就是苦出身,并不将这些当一回事,反而因为见多了世面,整个人都精干了几分。

张氏将连守信接进屋,看连守信一身的风尘,脸上好像还瘦了一圈,就心疼的了不得,问长问短的。

“娘,让我爹先去洗个澡,换身衣裳吧。”连蔓儿在旁边就笑道。

“也对,看我,就顾着问话了。”张氏立刻恍然道。

小七正好从念园回来,见了连守信少不得粘了上去,还特意用手去摸连守信下巴上曹出来的胡茬。

“走,儿子,跟爹一起洗澡去。”连守信说着,矮下身,将小七背在背上,就出去了。如今小七也高了,再不好抱在怀里,背在背上却是正好。

“那包袱里是给你们娘儿几个买的东西。”一脚迈出门槛,连守信又回头嘱咐了一句。

连守信带着小七去洗澡,张氏就乐滋滋地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拆看连守信带回来的东西。

连守信去的地方,还没有青阳镇上繁华,不过也有当地的土产。连守信带回来几块相当不错的玉料,其他就是牛角梳子,肉干和一些奶食和干果等。另外还有一包裹的十分仔细的小木匣,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对银镯子,看工艺和雕刻,颇具异族风情。

连蔓儿看了看张氏的手腕,就笑了。这镯子,显然是连守信专门给张氏买的。连枝儿和连蔓儿就说笑着,将这对镯子给张氏戴上了。

除了这些东西,连守信还带回来好些上好的皮毛和羊毛毡,其中两块皮子和两块毛毡是单独包出来的。连蔓儿翻了翻,就将所有的皮子和毛毡都裹在了一处。

等连守信带着小七洗完澡回来,娘儿几个这边也将他带回来的东西都归置好了。

还没到饭食,连蔓儿就让丫头们送了些茶水和点心上来,一家人围坐一起,消消停停地说话。

家里的几个问了连守信在外面的情况,连守信也问过了家里并没什么大事,双方这才都放心。

连守信就又问起连兰儿的事。

连兰儿的事,连蔓儿是让往西边去的人给连守信捎了个信儿,不过是告诉连守信发生了什么事,并说了会打发人给五郎送信儿,让五郎想想办法,却并没有叫连守信回来。

连守信也明白,事关衙门,他并帮不上忙,知道五郎会处理,他也就放心了。

“我哥给知县大人写信,还托了人情,把人给救出来了。”连蔓儿告诉连守信道。

“这又欠下人情了。”连守信就道。

连守信这个人有个脾气,就是不愿意求人。他不愿意麻烦人,同时还觉得人情债大过天。连蔓儿这样一句话就说完了的事,连守信却知道,五郎那边怕不会是这样的容易。

“可不是。”张氏就道,“这也就咱自己说,跟人家说,人家还不信那。她们才不管五郎辛苦不辛苦,作难不作难的,不挑刺就不错了。”

“她们谁还有啥闲话?”连守信就皱了皱眉道。

“我奶上咱家来来着,”连蔓儿就道,“还给我娘下跪了,让我娘饶了她。”

“啊?”连守信就吃了一惊,继而眉头皱的更深了。“她、她咋,她是还有啥不合心的,到底是想咋样才够啊!”

“爹,你和我哥不在家,她们就逼着我娘和我姐她们这样那样的。我娘又气又吓的,都病了。”小七就道。

连蔓儿和小七这一前一后的说话,连守信就认为张氏是被周氏连气带吓的,所以病了。

“孩子他娘,你咋样,请郎中看了没?”连守信就忙问。

“我早好了,没事了。请啥郎中,有病没病的就请郎中,门槛子都快让郎中给踏破了,也不怕人笑话。”张氏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