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葫芦(第2/3页)

但是,沈六就是沈六,沈家的六爷,身后站着太多的人,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这甚至就不是她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面对,和他一起去扛的问题。

所以,沈六也终究只能是沈六,虽然,作为一个男人,他很不错,甚至让他心动。

连蔓儿终于打开木匣,木匣里的东西让她睁大了眼睛。小七凑过来,也轻轻地呼了一声。

木匣里,大红的丝绒垫上,是两只漂亮的亚腰葫芦。

连蔓儿将葫芦小心地拿出来,仔细打量着。

“六爷,这就是念园的葫芦吧。”连蔓儿问道。

“嗯。去京城之前,我曾经答应你。最后的成品并不多,除了做寿礼的,也就是这两只了。”沈六就道。

连蔓儿就点头。沈六说等从京城回来之后,要送她葫芦,这件事她当然记得,只是没想到,沈六也记得这样清楚,还兑现的这么快。

与连蔓儿她们当初设计的异形葫芦不同,两只亚腰葫芦的外形并不奇特,表面上的纹路才是它的精彩之处。仔细地看,可以看到“生长”出来的篆体喜字,还有栩栩如生的两只喜鹊站在梅枝上的图案。不论是喜字,还是图案,都求的是神似,毫无匠气的痕迹,真的像天生天长出来的一般。

两只葫芦顶上,还留了一大节的藤蔓,也不知道是经过了怎样的处理,竟盘绕成一个双蝶结,精巧别致。

连蔓儿看的赞不绝口。

只看这两只葫芦,就可以想象得出,沈六送给皇帝做寿礼的葫芦是多么的漂亮精巧了。而沈六这种求神似的手法,更是绝妙脱俗。

“六爷,这两只都是给我的?”连蔓儿拿着葫芦,爱不释手地问。

“当然。”沈六见连蔓儿喜欢这葫芦,心里自然也高兴。

“受之不恭,却之有愧,那我就愧领了。”连蔓儿又站起来,冲沈六福了一福,然后才笑呵呵地坐下,将葫芦收了起来,然后还将木匣往自己和小七的身边又挪了挪,生怕沈六会后悔把东西要回去似的。

“这东西,你拿回去,不要就放在匣子里。”沈六看着连蔓儿的动作,眼神中染上了一丝笑意,“应该摆起来。这葫芦有什么吉祥说法,你们都知道吧?”

说到最后一句,沈六拿出询问功课的口气,还特意看了小七一眼。

“辟邪。”连蔓儿抢着答道。葫芦是自古以来的吉祥物,可挂在门口辟邪、招宝。

“福禄。”小七道。这是取葫芦的谐音福禄,护禄的吉祥意思。

“六爷放心,这样的好东西,回去我们肯定不会藏着。”连蔓儿忙道,同时在桌子底下轻轻地捏了小七一把,示意他不要往下说。

若是在往下说,葫芦因为子多,又寓意着子孙繁茂,人丁兴旺。而这亚腰葫芦,更有寓意夫妻和谐美满的意思。

连蔓儿记得,她似乎曾经和沈六说过,相比起这种亚腰葫芦,她还是更喜欢辽东府土产的那种憨态可掬的大肚葫芦。

沈六或许是忘了吧,连蔓儿想,或许沈六认为这种亚腰葫芦在辽东府是少见的,所以特意选了这样的两只葫芦送给她。

“好。”沈六目光何等锐利,自然看见了连蔓儿的小动作。

连蔓儿应该是懂得了他的意思吧,他可以想象得到,连蔓儿回去之后,十有八九会将这两只葫芦束之高阁。对此,他有些小小的不快。但,那也没有关系。这葫芦连蔓儿不会给外人看,可她总不能也不给她家里的人看。

“六爷这次进京很辛苦,年前应该不会再出门了吧。”连蔓儿跟沈六闲话家常。

“歇几天,还得去军中看看。”沈六就道。

沈家子弟,多有在军中供职的,沈六一年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也会在军中度过。而接近年尾,他更要去军中巡视一番。连蔓儿曾经听沈谨说过,有时候,沈六甚至会留在军中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