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沟通(第2/3页)

孩子,你有一个妈妈,她打你,骂你,羞辱你,也许是她情感上不平衡,也许是她不知你在身边是她的福分,这,都不能改变她仍是你妈妈的事实。

试着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父母,不要伤心。中国人忍字是如何写的,我们都知道。学着取悦父母,念书上要出人头地,家务上尽可能帮忙,一旦如此,父母仍是特别不喜欢你,那么,爱你自己吧!好好的储备自己的知识,将来自食其力之后,父母也年老了,那时候,回家去孝顺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感谢你的孝心的。

沟通,有待双方的努力——父母和子女的。而我的书信,只有做孩子的看得见,又有多大的效果呢?

至于另外一些来信,父母都是爱你的,而爱的方式中少了一份对子女的信任与尊重,这个问题便比一些破碎家庭的孩子来得简单些。请相信有一日你不再是初中生或高中生,你会成长,会成熟,会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在一场人生的战役上打得漂亮,做得有声有色,到那时候,父母不但不会再管你,而且会以你是他们的孩子为骄傲。这种家庭问题,由另一个角度去看,便不严重了。好孩子们,父母大半的管教都是出于一片爱心,我们又何忍在方式上去怪责他们呢?讲了这种话,各位写信来的弟弟妹妹们也许会感觉到,陈姐姐是站在父母那一边的。事实上,父母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观念总是困难的,而青少年的一代,都仍有极大的可塑性,在许多地方,便必须请青少年包涵父母,谅解父母,更重要的是,将来一旦本身完成学业,成家之后,也有了子女时,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做一个开明而得子女信赖的人。

我总认为,孩子可以教育,某些父母也是可以再教育的。问题是,好似双方都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自以为是,这就难了。

记得在我小学六年级毕业的那一年,因为将一本别班男同学的纪念册偷带回家,写上了几句送别的话,而被母亲搜了出来,母亲为了这一件小事情,将我关在房间里审问,弄得我因为羞愧而痛哭,并且答应悔改。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有了与异性的交往,也因为来往的朋友都是正正派派的好青年,我自己也主动将这些朋友带回家去请父母过目,当年害怕我变坏的父母,在无形中有了观念上的改变,再也不会一如当初般的将男女的性别看成太严重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已。其他许多事情的价值观、判断法、自主权和人生的看法,在经过了多年的沟通之后,与母亲父亲都能取得程度上的了解。所以说,我认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可是子女在家庭中被不被误解,与个人的表现也是有关的。当然,我有一对开明的好父母,这是个人极大的福分,而他们的开明之中,亦有我多年的努力。凡事禀报父母,凡事开诚布公,若有不能一致的想法而我又自认为对得起良知时,甚而勇于在良好的态度和口气下向父母辩论、讲解,请求认同。我不隐瞒、不欺骗,不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都有助于父母和自己之间的认识。

又有一封来信,写出了处身一个大家庭中做孩子的悲哀。看见嫂嫂对母亲的猖狂,看见哥哥的纵容妻子,看见母亲的忍辱和委屈……。这封来信,写得生动而感人,是一个有着表达笔力的好孩子痛苦不平的心声,也是一篇成功的散文。

大家庭的和睦与否,关连着太多人为而复杂的因素,写信来的这位孩子,因为心痛受欺压的母亲,进而对生命的公平产生了怀疑。很难过的是,这位孝顺的孩子,我不能帮助你,只有鼓励你,用功读书,出人头地,有一日进入社会时,赚钱反哺受苦的母亲,将她接出来与你同住,好好对待她,给母亲一个幸福平静的晚年。孩子,你的孝心感人,责任也重大,一个有责任的人,是可贵的,这表示她有能力担起这份责任。目前学业尚未完成,在经济上可能无力承担母亲,可是尽力去爱妈妈,下课回家去时,尽可能表现你对她的爱和看重,这对做母亲的来说,比什么都要欣慰,你目前的能力和责任便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