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黄金大劫案 1.神秘的第七人(第4/6页)

刘师傅和第七名交通员俩人一起进了客房,先对暗语,然后把手里的棋子对上,钥匙也打开了锁头。所有规定的程序完成后,刘师傅把铜箱子交接给了第七名交通员,两人除了对暗语之外,没有说过一句多余的话。交接完毕,刘师傅就返回交差了,这就是整个交接过程。

听完刘师傅的回忆,四名侦查员面面相觑,因为关于第七名侦查员的描述太抽象了,只知道对方穿着一身黑衣服,上哪儿去找这个人呢?侦查员只好跟刘师傅说,你再好好回想回想,看看还有什么细节能提供给我们的。刘师傅虽然编了那么多年竹子,但记忆力还不错,想了一会儿,一拍脑袋说:对方从钱包里往出拿棋子的时候,露出了一张蓝色的单子,那单子就跟我住的那家汉源旅馆的入住单是一模一样的。如今我们住旅馆,要把一天的入住费都付了人家才让你入住,但在1931年的时候,只要先付10%的订金就可以了,店家会给你开一张押金的单子,当时在松江的旅馆,押金单通常都是蓝色的。

侦查员们大喜过望,看来第七名交通员也是在松江住店的,这回可以继续往下查了。于是几个侦查员就把当年在松江开旅馆的所有老板都集合了起来,因为这是中央的毛主席亲自督办的案件,所以所有人都得积极配合调查,而且1931年的时候松江一共也就五家旅馆,很容易就把五个老板都找来了。大家都把陈年的账本翻出来,查查1931年12月6日那天都有谁住过旅馆,这是很好查的,因为那时候的人流量不像现在这么大,如今的松江每天可能至少有八万人要住旅馆,而80多年前的松江是一个很小的小城镇。五家老板查来查去,发现那天一共就有三个人来住店,除了刘师傅以外,另外两名住客是一对老夫妇,从外貌特征上来看,不可能是第七名交通员。

第七位交通员来跟刘师傅交接的时候,两只手抄着口袋,随身也没带任何背包,钱包里还有入住单,按理说他应该是住在松江的旅馆里啊。而且这个人也肯定不是本地人,如果是本地人的话,旅馆的老板和伙计肯定都认识他,因为凡是在中国的小镇或农村,住在里面的人都互相认识。刘师傅记得很清楚,当那个人走进旅馆的时候,老板和伙计都不认识他,那就说明他一定是外地人。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松江每天到了黄昏时分,是要关城门的,刘师傅和第七名交通员交接的时候,城门肯定是已经关闭了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拿到了金条之后,是绝对出不去松江城的,当天晚上肯定要有一个地方歇脚。

调查线索又断了,四名侦查员只能继续在松江找线索,他们发动了整个松江的公安局,把所有的街道主任、街道大妈全都集中了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来回想一下,1931年12月6日晚上,谁家有客人或者陌生人留宿过。整个松江城的人民都开始回忆起来。18年前的12月6日,是旧历的10月27日,既不是过年,也不是过节,谁家都没有什么客人来。在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邻里之间都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有事隔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如果有人要在家里藏着人,不被人知道是很困难的。

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有嫌疑的人。没办法,四名侦查员只能放弃在松江的调查,打算回上海去复命。就在四个人准备离开之前,其中的一个侦查员突然想起来,在松江的警备团里,有一位营长是他当年的老战友。当然了,这四名侦查员都是军人出身,当年的警务人员都曾经是军队里的老兵,新中国成立之后转入了公安系统。总之,其中一个侦查员在临走之前,去会了会昔日的老战友,他的营长老战友十分热情,坚持要请上海派来的侦查组吃顿饭,喝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