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BKing之King韩星子(第2/4页)

山下的群众们早就得知端王良娣要出家有大热闹看,故此,瑶光的队伍还离得老远就发出一阵阵欢呼。

宫中当然也早派了人来维持秩序,穿着红衣黑帽的太监们手持一种在瑶光看来很像铁扇公主的大芭蕉扇一样的绿色丝绸障子,不等瑶光下轿便分成两队站在两侧,待瑶光等人下了轿子,队伍最前面有八个宫女提着香炉,然后是接引道士捧着香,后面一溜道士敲着小玉磬和各种能发出声响的法器开道,一个高大的太监扛着一把大大的黄绸伞站在瑶光身后,他们后面又有八个宫女举着彩绸小旗子,大羽毛扇,拂尘等物跟在后面,然后又是一队道士乐队。

瑶光叫不出这些器物的名字,但隐约有种自己在戛纳走红毯花魁大夫在游街的恍惚,感到自己的B格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成了红毯上的BKing之King。

她按道录司的人教她的那样,神情肃穆,双手合十,目不斜视,将拂尘柄握在手心,拂尘丝搭在左肩,一丝不苟向前走。

花魁游街时每一步都要走得“如同悠游于水的金鱼那样摇摆尾巴”,瑶光奉道去灵慧祠的这一路虽然没走金鱼步,但得跟着小玉磬的敲击声走,每走一步还要停顿一下。这速度也不比走金鱼步的花魁快太多。

瑶光能在两天前学会这个“上山奉道”的仪式步子,还得多亏了她小学的校长酷爱看小朋友们走方阵,每年开学、运动会、毕业仪式都要搞方阵走正步,一边走还要一边喊口号呢,上了小学四年级之后还有鼓号队,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吹奏敲打,瑶光这种漂亮小女孩还得一边走一边抛花棒呢!经过小学六年的训练,走方阵已经成为瑶光肌肉记忆的一部分了,就跟骑自行车一样拾起来就能用。

幸好这样,不然她可不敢保证经过两天不到的训练就能仪态万方地走好上山奉道的路。

好在灵慧祠离她们下轿的地方并不很远,且还专门选了一条险峻清幽的道路,围观群众没法跟上来,只能远远看着瑶光这尘世间最靓的崽消失在他们目力所及的尽头。

瑶光走到灵慧祠山门前想,皇帝这瘪犊子估计也想到这一点了,所以才选了灵慧祠让她出家,就算她礼仪疏漏,也没人看得到。

灵慧祠的山门古朴小巧,灵和慧是有的,但和轩丽宏伟是一点不沾边。跟瑶光参观的第一所古代寺院白云观没法比。

进到灵慧祠,自然又有一番仪式。

为瑶光主持入门仪式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女冠,张玄英张师姐。

太妃早打听好了,老郡主当年的几位随行出家的女冠都羽化了,老郡主早就不管事,现在道观一应事务都由她的大弟子张玄英代为处理。这张师姐并非官宦人家出身,乃是玉清宫一位大德道士的女儿。也算是道士世家。

张师姐身量不高,容长脸,细细一双眼睛,不笑时也显得很可亲。

在不学无术的瑶光看来,入门仪式和今早的接引仪式差不多,都是念一篇古文,焚香祝祷,张师姐还一手握铁八卦一手握宝剑舞了片刻,舞姿端庄,仿佛鹤舞。

她做剑舞的时候正殿两侧的小弟子们齐齐敲打吹奏起乐器法器。

舞毕,张师姐宣布了瑶光的道号:玄玑。

这个道号瑶光已经提前知道了。灵慧祠和太清宫一脉相承,弟子辈分、道号都是循着太清宫的。她是为安慈太后祈福,辈分不能太低,所以拜了老郡主为师,和太清宫掌教周真人的弟子一样是玄字辈。薛娘子虽随她出家,但却只是挂靠在灵慧祠,非入室弟子,因此道号并不循太清宫辈分。竹叶、小竹虽然名义上是瑶光的弟子,也是如此。各有道号不提。

不过,瑶光一出家,不仅师父师姐有了,连徒弟都有了。还两个。

最后,张师姐给瑶光发了一个木盘,盘中放着一枚铁八卦,一只绿绣斑驳的小铜镜,一把手掌长的镶红宝小玉如意,一个方胜形状的乌木盒,两方印章,一枚黄如鸡油,想是田黄,另一枚像是鱼脑冻的,还有一枝红珊瑚,一柄小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