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2/3页)

我被他说得难过,扫过李成器不变的浅笑,才道:“先放开。”

他转过身,迈向前一步,离我极近,严肃道:“永安,你是不是嫌我母系凋零,日后怕没了依靠?”我吓了一跳,后退半步,刚想要说什么,他忽而一笑,璀璨晃眼:“逗你的,当初我快死了,你还不是去看我?我不会这么想你的。”

我被他折腾的,一时回不过神,最后才明白他是玩笑。

可这玩笑,却现实的残酷。

我不敢再说什么,只快走了两步,对李成器道:“王爷。”李成器温和看着我,道:“郡主。”简单的两个字,他没再说什么,我又看向李成义道:“宜平在你那处可好?”李成义挑了下眉道:“当初就应承你了,我会照顾好她,怎么郡主不信本王?”

我点点头,低头盯着手中灯笼,一时不知道再说什么。

过了会儿,李隆基才轻咳了一声,道:“我错了,你别再摆个受气的脸了。”我哑然看他,道:“我什么时候给你摆脸色了?”他拉下脸来,眉眼带着三分晦气,道:“上元节本是挺高兴的,见你这脸我也高兴不起来了。”

我被他逗得笑起来,仍是个大孩子,还是没变。

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会儿话,李隆基才拉出始终站在一侧安静的少年,道:“托了我表弟的福,姑姑终于说动皇祖母让我们出来逛逛了。”我看那个眉眼与太平有几分像,书卷气极浓的少年,了然道:“郢国公。”太平公主最宠爱的儿子,薛崇简,没想到竟和李隆基如此要好。

他红了下脸,紧着点头,道:“三嫂。”我愣了一下,没应声。

因街上人多,我们便趁势进了间酒楼,楼内喧闹非常,早已人满。

李隆基见没了空位,正要转身出楼,就见二楼有人探了头,高声道:“李兄。”那人的眼笑眯成一条线,竟是在国子监见过的张九龄。

他这一叫,众人神色各异,我却心头突突,看了一眼李成器。他只笑着对张九龄点头说:“你那处可空着?”张九龄把玩着茶杯,说:“自然有,我特地要了个靠窗的,看看今天还有没有余兴节目。”

这人还真是不忌讳。我低下头,努力让他别注意到,免得说出什么麻烦的话。

直到随着他们上楼坐下,张九龄才扫了我一眼,定了下:“郡主竟也来了。”我抿嘴笑了下:“国子监那一次,也有三年没见了。”李隆基看我,又看他,忽而反应过来,慢悠悠吟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并不差异,眯眯笑着点头道:“这句子,怕是要随张某一辈子了。”李隆基点头,道:“我这小夫人曾夸公子是个奇人,没想到今日竟真有缘见到了。”张九龄扫了一眼我,重复道:“小夫人?”

李隆基斜睨我一眼,道:“此处见过张公子的,除了郡主,该没有其他人了。”张九龄默了片刻,笑道:“的确。”

不知怎地,场面竟有些安静。大家各自捏着茶杯,都没再说话。

我看楼下,天津桥上灯火一片,煞是好看。

过了会儿,李成器才出了声,询问张九龄去年科举,张九龄这才又笑眯眯说着,自己一直留在洛阳就是等着放榜那一日。说到兴起时,他摸出一枚铜钱扔到桌上,笑道:“我赌我必会金榜题名。”

众人一听立刻热闹了,纷纷摸出几枚铜钱,扔到桌上,竟都押着一边儿。张九龄看着满桌子铜钱,捧着杯道:“这没法子堵了,都押的一处,看样子诸位王爷对在下倒真是偏爱。”李隆基见他这么说,也是弯起眸子,道:“钱都摸出来了,总不好拿回去吧?”他说完,看了一眼自己大哥。

李成器平和一笑,道:“不如这样,一人添碗元宵,也算共渡佳节了。”他说完,淡淡扫了一眼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