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第4/5页)

| 朱丽叶·比诺什生日 |

法国大美女朱丽叶·比诺什,生日快乐。不光我啊,大家都爱的两位法国女演员,一位是苏菲·玛索,一位是朱丽叶·比诺什。她们也是全世界最了解的法国女演员,因为她们都从法国演电影出发,最后演到了好莱坞。朱丽叶·比诺什演过大家最热爱的《新桥之恋》,或者叫《新桥恋人》,以至于很多去巴黎旅游的人都说先别看巴黎圣母院,咱先找那新桥在哪儿。一座废弃破桥在什么地方,咱们去凭吊一下美丽的爱情。她还演过著名的电影大师基耶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里的《蓝》,应该算是这三部曲里面评价最高的一部,演得非常好,把一个女人丧偶以后的各种挣扎和纠结演得丝丝入扣。最后她闯进了好莱坞,出演了《浓情巧克力》这种商业大片。朱丽叶·比诺什算是全世界人民最熟悉的法国女演员之一。朱丽叶·比诺什生日快乐。

| 比核爆更恐怖的东京大轰炸 |

1945年的这一天,美国对东京开始狂轰滥炸。实际上这不是第一次轰炸东京,而是第一次大轰炸。第一次轰炸东京是一个极小极小的规模,就是著名的杜立特空袭。因为那时候,日军偷袭珍珠港,打死了美国那么多人,太平洋舰队几乎被全歼,美国人想报复,但是又没实力。当时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实力远远不如日本,最后只好让孤胆英雄杜立特用“大黄蜂”号载着十六架陆军航空兵的B-25轰炸机去轰炸日本。

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因为外边是大洋,距离很远,航空母舰本来是想离得近点儿再起飞轰炸,结果突然半路上被日本渔船看见了。日本渔船发了电报。于是为了安全起见,飞行员就不管了,提前了好几百里起飞,跑到东京上空扔了几颗小炸弹。虽然一共才十六架小型轰炸机,但至少说明美国不服你,就要跟你干。美机扔了几颗小炸弹后还冲着皇宫来了两下,炸弹上还写了各种骂人话,还有和平年间日本颁给美国各种将领的勋章,都给挂在炸弹上。实际上这是第一次突袭东京,发生在1942年初,电影《珍珠港》后半段就讲到了这个。三年之后又来,这次来的不是一艘“大黄蜂”和十六架B-25小型轰炸机,这次来的是当时二战最大的轰炸机,叫B-29。这么多年以后,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轰炸机。B-29轰炸机是二战期间第一个自己能封闭增压的飞机。高空中空气稀薄,今天客机到一万米高空,外面接近真空,因为飞机里面能增压,所以乘客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回轰炸东京不像上回蜻蜓点水般的示威,那样的示威其实中国军队也干过,当时也派过两架飞机飞到日本去轰炸,但是没扔炸弹,扔了一些传单,意思就是说,中国招你惹你了,你干吗这么对我?这一次不管了,不是传单了,不是小炸弹了,今天就毁灭给你看。

为什么要一直拖到1945年呢?因为美军一直在太平洋进攻这条轴线,就是为了找到能起飞二战期间最大载弹量高达十吨的重型轰炸机的机场,从那儿起飞去炸日本。大型轰炸机飞得还比较远,关岛、塞班岛这些远一点儿的岛也能起飞,但更重要的是还得有护航战斗机。战斗机航程比较短,所以要先打下像硫黄岛这种在中间的岛,大轰炸机从关岛、塞班岛起飞后,从硫黄岛起飞的护航战斗机才能一同飞抵日本去执行轰炸任务。

这一次轰炸比原子弹炸死的日本人还多。美军对东京的燃烧弹大空袭是毁灭性的。在欧洲空袭德国是用另外一种轰炸机B-17、B-24,这边用B-29轰炸日本,所用的炸弹也不一样,欧洲人盖房子全是石头的,所以全用爆破弹。日本全是木头房子,当时陆军航空队负责轰炸日本的这个军人叫柯蒂斯·李梅,仔细研究之后,说咱们不用欧洲那种炸弹炸日本,日本不是木头房子嘛,咱投燃烧弹。这次空袭大量燃烧弹投下来,结果美国自己都没想到,科学家都没有想到,有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叫作火焰风暴——当大批燃烧弹一起燃烧的时候,导致空气突然没有了。因为炸弹燃烧消耗大量氧气,结果当大量燃烧弹投下去的时候,一下子造成上空失去大量空气。这一现象导致四面八方的空气补过来,形成大规模的火焰风暴,火焰风暴一来,立即就把这火焰向四面八方以大家都没想到的速度传播,几乎快达到原子弹爆炸的那种高温,钢铁全都融化了,美国自己都没想到会形成这种效果。所以东京大轰炸以及后来对日本其他城市的大轰炸,都是毁灭性的。一轮轰炸过去,东京整个一大片几十平方公里连人带东西全没有了,跟原子弹炸过差不多。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就不停地轰炸日本。日本咎由自取,日本当时轰炸中国的时候,就要想到会有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