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第2/4页)

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他和其他作家不一样,其他作家先构思、写大纲、做人物列表,然后开始写作。他不是,香港也不是文人社会,香港是一个奋斗的社会,金庸先生到香港一开始在电影圈奋斗,在香港电影圈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因为金庸在解放前就在上海电影公司开始做编剧。香港电影圈其实就是上海办公区,香港电影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来了才开始形成香港的电影风格。金庸一开始在里面奋斗,后来爱上大美女夏梦,一看夏梦照片,完全像金庸笔下的那些女人。后来金庸开始创业,他的整个人生也特别厉害,《明报》开始是小报纸,金庸先生为它写连载小说,每天写一千字,连载的时候他没有完整的头绪,就是一直往下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每天头版是金庸写的社论,每版都有金庸自己的武侠小说。那报纸就他跟一哥们儿沈宝新一起办的,那哥们儿出点钱,两人拼命干拼命干,最后干成了香港最重要的报纸。

金庸厉害在哪儿?大家看金庸小说,很明显能看出是连载小说,因为节奏很快。人物只要出门一定有事,到地儿只要一住下,必然有事,人物鲜明极了,可是事情永远记不住。我在前年因为有一个机会,半年没事干,在一个地方待着,于是又把“金庸”都看了一遍。我猜大部分和我一样的男生都应该看过十遍不止,因为在每一个年纪看,都觉得有意思。但是他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人你永远都特别清楚,吵架的时候会说“你是岳不群”,喜欢姑娘时会说“你是赵敏”,或者说“你是小龙女”,可是这些人干过什么事却想不起来了,直到再翻到下一节,哦,他碰见这人了,他又碰见那人了,他在这儿又打一架,才慢慢想起来,这就是连载小说的特性。如果它是完全经过布局写大纲之类的小说,那么你能记得整个的故事线索。就是因为他不停地在连载,不停地写,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但是他的人物特别鲜明,所以特别适合电影、电视剧。因为电影、电视剧里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只要人物能立住,干什么都吸引人。《百年孤独》我已经看了两遍,全记住那些事了,我不能再看第三遍了。但是金庸的书今天让我拿起来再看,我肯定还是记不住,人物清晰典型,事件非常偶然,没有什么严格的逻辑路线,这就是连载小说的特点。他的书不停地卖,就是要人不停地看。当然金庸跟古龙先生不一样,古龙先生是连载凑一块儿出版,所以古龙先生的小说确实前后有很多矛盾,有逻辑上的问题。金庸先生还是负责任的,他出单行本的时候,重新把连载的那些东西,比如说前边这些人死了后边又冒出来这种漏洞,重新做一次完整的润色,所以整个看起来一气呵成,但还是充满了连载小说的特点。

20世纪爆发过讨论,到底是王朔高还是金庸高,前期的王朔和金庸其实差不多,都是畅销书,内容也差不多,就是女的都只爱一个人。王朔前期的作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空中小姐》等,那里边女的都让人心疼死了,就死活爱一个男的,不管男的多坏,不管男的什么境遇,就爱他,这就是商业。这种东西真的是远离人性,因为一旦把女性放进现实中,她不会是这样的人。金庸写的这十四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跟王朔前期那些小说基本都是走商业路线,金庸当然卖得更好。但是王朔后期的作品像《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我觉得有文学意义,达到了那个高度、那种层次,已经透析人性,把人的各个方面解剖给大家看,而不是说女的就是这么清纯,她就永远爱一个,男的就是这么英勇,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没有变。金庸小说的形式,就是从头到尾就是一坏人,到最后也是一坏人,令狐冲永远没有变坏,女人永远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