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第2/3页)

李清照之后更加倒霉,战乱流离是一方面,后来她又碰上一个吃软饭的男人。他认为李清照肯定有很多钱,你看你俩收集金石古玩,再加上你又是“副部长”的女儿,亡夫又是“副总理”的儿子,你肯定有钱。结果骗她感情,娶了她以后发现她没钱,因为在战乱中那些东西都已经散失了。这男的还揍她,结果搞得特别悲惨,所以她后来写的那些词充满了凄凉。但她后期写的几阕词我觉得比前期还要好,充满了对人心、对世界的清楚认识。士大夫阶层一旦被打入到民间,在逃难的过程中开始了解人民疾苦、了解这个国家,便开始有了人民的白话文,不再之乎者也高高在上了。这是一个重大转折,她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运用白话文,开始有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所以李清照颠沛流离的一生是一把双刃剑,对她个人来说是悲剧,但是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财富。如果艺术家永远养在深闺里,永远无法突破自我。

可能是因为我做音乐出身,在整个中国的文学史上,我最喜欢元曲,因为我觉得元曲最重要的就是不掉书袋、不用典故。关汉卿的作品我特别喜欢,他的作品是有韵律的白话文,不用那些典故,特别有意思地表达出所有他想表达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关汉卿的曲是最好的,宋词里头最好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苏轼、李清照,其他人的水平不稳定,偶尔写一阕特别好的,但有的就觉得怎么可能这么差。但是李清照、苏轼、李煜这些人,流传到今天的词首首读起来都觉得那么好,中文之美在他们手里到了巅峰,所以在这里纪念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 《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印刷 |

2012年的今天,享誉世界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即《不列颠百科全书》)正式停止印刷版,对于我们这些老派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件伤感的事情,那么厚的二十多本《大英百科全书》在书架上一码,漂亮极了。

我之前读过一个美国犹太记者写的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就是他跟人打赌,说我要用最短的时间读完《大英百科》。他居然用一年半时间就把《大英百科》读完了,读完还写了很多有意思的笔记。我看了那本书以后说,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也一定要读。原来我是打算退休以后读,因为我在这名利场里整天东抓西挠、争名夺利,很难有这个时间。不过由于机缘巧合,突然有了半年时间,我就正式开始读了。当时看守所里正好有一套别人捐的1999年版的《大英百科》,我如获至宝。在244年的历史里,1999年版和2009年版差得并不太多,因为主要的历史都在那里。然后我就进去看,还记了笔记,很有意思,但确实是看不完,我那半年时间大概看到F开头的词条。《大英百科》是按照字母分类,A就特别长,光看A都看颓了,因为西方历史里A打头的国王太多了,比如说亚历山大,这个国家有亚历山大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那个国家也有亚历山大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光看这些国王公爵就看晕了。里面有网球明星,板球明星也有那么几个,可见英国贵族认为什么才是贵族运动。足球明星、娱乐明星一个都没有。球星、娱乐明星对社会、对历史的贡献,不能和哲学家、文学家比,可是总比什么克罗地亚某年某月的公爵要更有意义。

当然总的来说《大英百科》是一部非常好的书,如果是一读书人的话,只要稍微有一点儿时间就应该拿来看看,因为他能把你现在获得的知识给连起来。以前大家获得的知识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就是没有中间的连接,就像一面墙在中间豁一个口子,然后这儿有一段,那儿有一门,窗户这里还露一洞。但是《大英百科全书》这种书,会把你所有的知识中间的缝隙都给填满了,北方人管这个叫溜缝。作为一个读书人,看了《大英百科全书》,我觉得心里充满了自信,我明白了这件事和那件事的联系是这样的。现在网络在进步,纸质书不再出版了,对于我这种老派人来说有些伤感,但从进步的角度讲,是件好事,那么多、那么厚拿着看确实不方便,现在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