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第2/2页)

曹操还提倡薄葬。原来汉朝有一个大恶习,就是厚葬,汉朝遴选官员的标准是 “举孝廉”,谁孝顺,成了能当官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于是大家为了表示孝顺,就拼命地厚葬,把家里的东西恨不得全都埋到地底下去。汉朝的厚葬习俗,使大量的国家财富埋到了土里。从曹操开始提倡薄葬,也不再以“孝廉”来选举官员了,所以大家也就不用再厚葬了,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曹操本人就是薄葬,所以大家看到挖出的曹操墓并不奢华(当然是不是曹操墓也有很大争议)。据说唯一出土的东西是一个方便面,上面印着汪涵的头像,估计是盗墓的时候没弄干净。还有一种说法很有意思,说从曹操墓中挖出来了一个大棺材、一个小棺材,说是“一大人、一小人”。有人说这就是曹操墓;有人说这小的是谁啊,怎么跟曹操埋在一起了?于是有人说大的是曹操,小的是曹操小时候,网民的智慧太有意思了。

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有很多诗篇流传下来,比较著名的诗句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还有一个成语叫“老骥伏枥”。曹操还下过禁酒令,但是他自己喝酒,所以他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从这几句诗,也能了解曹操这个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说明他还是比较有诗意的、对人生有比较透彻的看法的一个人。曹操没有称帝,因为他无论如何不想自己当皇帝,以免被后世写成乱臣贼子篡位。曹操比较重视自己的名节,他文武双全,把持大权,实际上就差戴上龙冠。

| 刘皇叔的蜀国 |

因为曹操死了,在公元220年的这一天,他的儿子曹丕废了汉献帝,自己登基称帝,把曹操追认为魏国的创始人,叫魏武帝,曹丕自称为魏文帝。于是刘备也在成都称帝,但不叫蜀国而叫“汉”。刘备自己说“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人,是汉朝的嫡系,是皇亲国戚”,所以大家都管他叫刘皇叔。刘皇叔一直以恢复汉朝为己任,等到汉献帝被废了,他就正式在成都称帝,称为“汉”。以此表明虽然被打到了偏远的蜀地,但我还是汉的正统,汉朝还没有结束。但是大家都称其为“蜀国”,因为他就在蜀这个地方。

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有一个统计说,蜀国当时的人口为89万,当然后来也有一个考证说这是纳税人口,不是真正的人口,总而言之蜀国的人口是很少的。从古到今,战争期间动员能力最强的国家打仗的时候也不能动员到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参军。如果十人征一,这个国家已经动员到几乎没人种地的地步。所以蜀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实际上是很弱小的。大家老说诸葛亮为什么总是“一出祁山、二出祁山……六出祁山”,不停地打,为什么不能让这个国家休养生息一下,为什么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为什么总是使用武力,不断发动战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得很清楚为什么要“穷兵黩武”。诸葛亮出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因为刘备建立的蜀国,并不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所规划的蜀国,当时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蜀国是三分独立的蜀国,其中包括荆州,就是湖北、湖南这一大块。荆州不但富裕,而且人口多。但是后来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国只有之前所说的不到一半的地盘,而且偏居在西南一隅。从荆州带来的那些精兵强将如果不能打出一块天地,而是困守在四川这块地方,八九十万人口就算十人征一,最后八九万兵也没办法打仗了。而且黄忠、马超等能征善战的将领一个一个死去,所以诸葛亮没有办法,就只能不停地南征北伐,为蜀国开疆拓土,不然困守在西南一隅的蜀国必亡。但最后还是不幸被诸葛亮言中了,因为魏国有大半个中国那么大,蜀国无论如何是打不赢的,诸葛亮不停地出战,还是被困守在蜀国的那个小盆地中,无法继续征战。实际上蜀国在建立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弱的小国,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些人,早就灭亡了,有这么几个雄才大略的人,才坚持了几十年,但最终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