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第2/3页)

大家去纽约玩的时候可以去参观一下西点,是河边的一个城堡,原来就是一个打仗用的堡垒,后来改成了军校,非常美。不过大家进去找雷锋雕像应该是找不到的,曾经传说西点军校拿雷锋当标兵,还塑了像。《环球时报》记者在西点军校里做了仔细调查,看了每个角落也没有发现,有可能是在某一年的教学里教到中国军事的时候提到过雷锋,但在西点确实没有雷锋塑像。西点军校没有给其他国家的人立过像,他们塑的像全都是美国将领,比如巴顿像就在西点军校图书馆对面,巴顿将军拿一望远镜冲着图书馆这边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因为巴顿将军留级了,别人都四年毕业,巴顿将军五年才毕业。巴顿后来成了美国著名将领,他军衔不是最高,只是上将,但由于他特立独行的风格成了美国人民的偶像。大家去采访他,问你为什么在西点军校上五年,巴顿将军说,主要是因为我找不到图书馆在哪儿,耽误了我的时间。所以西点就给巴顿将军塑一像,拿一望远镜看着图书馆,说你不是找不到图书馆在哪儿吗?美国是一个很幽默的国家,再严肃的地方也会搞这种幽默。

总之,西点军校是一所光荣的军校,不过他的毕业生也发动过侵略战争,但那不是军人的问题,是国家政府的问题。军人最重要的就是责任、荣誉、国家,这就是西点军校的校训。大多的战争都不能赖到军人的头上,至少这些军人在每场战争中都没有做出像纳粹及日本军国主义那样的丑行。

| 《末代皇帝》荣获九项奥斯卡奖 |

1988年是中国电影的好年景,《红高粱》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几乎就在同时,《末代皇帝》荣获九项奥斯卡奖,虽然不是中国导演拍的,但是拍的完全是中国的事情。

荣获九项奥斯卡奖在电影史上也不是很多,通常荣获九项奥斯卡奖的电影是叫众望所归、横扫一切。一般能获得五项、六项、七项,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电影了,所以这次九项奥斯卡奖的获得,要感谢意大利的大导演贝托鲁奇。贝托鲁奇用英文拍的这部电影,有大段英文台词,其中演员还包括英达的父亲英若诚,他是中国当年最优秀的话剧演员之一,后来还出任过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由于是解放前在教会学校受的教育,所以他的英语讲得非常好,在这个电影中他演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一个教导员,用英文发表演讲,讲我党的政策,非常有意思。

《末代皇帝》拍得美轮美奂,实际上在拍到故宫时很少看到这样的镜头画面,这种类型的电影美国导演拍不了这么好,因为美国电影更多的是注重创意和娱乐性,像古典的文化电影,会缺乏一点儿文化内涵。但是欧洲导演来拍就非常不同,虽然他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对古典文化有非常好的把握。在这九项奖项中,作曲家苏聪前辈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奥斯卡奖领奖台。苏聪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给贝托鲁奇大导演作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贝托鲁奇要求他把给每天要拍的这场戏配乐的五线谱拿到现场去,导演在现场一边看着五线谱一边指挥拍摄。很多懂音乐的导演拍电影的时候都有这个习惯,比如说他会自己听着音乐或者给摄影师听一段音乐,因为镜头运动的时候,如果摄影师耳朵里不听音乐,他其实不知道镜头运动的速度。贝托鲁奇导演更厉害,直接看五线谱,心里就感觉到那些旋律,然后一边拍一边跟苏聪讲,这个地方能改一改吗?然后在五线谱上就改起来。欧洲导演在这方面的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超过其他地方的导演。好莱坞的美国导演拿一吉他能唱歌的很多,懂管弦乐、拿着五线谱直接能改的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