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全面兜底(第2/4页)

萧铭并没有因为记者的无礼而感到生气。

他首先反问记者一个问题,“你说农民工朋友因为建筑工地的停工,所以大量回到了家中处于失业状态,我想请问的是,造成这样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盘古科技和水滴公司,还是因为地产公司和基建公司?”

记者刚想开口,萧铭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接着说道:“这是我问你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请问你是否认为地产经济和大规模的拉动基础建设,是夏国促进经济的正常手段?”

萧铭两个问题将《新燕京报》的记者问的哑口无言。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需要记者回答,特别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早就有了定论。

萧铭说道:“我想到大家对我刚刚提出的两个问题都有定论,无休止的拉动基建或者推高地产经济其实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的,只是堆高了国家的经济泡沫和经济风险。

刚刚你说,现在有几千万的民工回到了家中处于失业状态,其实我要告诉你,夏国需要的民工数量在5000万到7000万才是合理的水平,多的那部分其实是房产经济和基建经济泡沫的牺牲品。也就是说,今天或许他们因为科技的发展暂时失业,但是在未来,即便不是盘古科技、不是水滴悬浮屋,地产经济也会因为泡沫的破灭,民工也会失业。”

萧铭站的高度明显和那些记者们不一样,他看得更远,“说句或许让大家觉得不那么受听的话,如果是因为经济泡沫,房产硬着陆,民工朋友们或许比现在的处境还要困难。”

一个时代终究会远去,一个新的时代终究会到来。

历史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会因为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人而改变。

今天或许是因为萧铭的出现,因为盘古科技和水滴悬浮公司,让房产经济不再可行。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即便没有萧铭也会有李铭、张铭,他们也将和萧铭一样做同样的事。

萧铭的这个答案,让现场的记者们十分沉默。

其实静下心去想,萧铭的这个答案虽然有些残酷,但也非常真实,非常准确。

“萧总你好,我是《南方经济》的记者。”一名女记者获得了发言权,她要礼貌许多,“刚刚听到了萧总的发言,我认为萧总说的非常有道理,其实无论是地方经济还是国家经济,一定要找出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十分推崇萧总在五年前对夏国经济的规划,也就是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全国。我们非常幸运,这几年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夏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夏国的科技产品远销全球,以科技为中心,夏国多个产业并头发展,呈现了很好的局面。也是在这个基础下,全球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夏国其实已经实现了夏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者继续说道:“但是有一个问题我还是想请教萧总,历史永远没有对错,都是一直向前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空天车和悬浮屋也已经出现,他们对国家经济、人们生活方式,甚至人们的就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回到上一名记者的话题,我想请问,就算科技在发展,经济必须要转型,那些回到家中失业的民工朋友们就一定是被牺牲的对象么?就像98年国企改革潮,只能被牺牲么?”

记者的心中十分的不解,她说道:“为了国家,或者我们的经济转型,他们被牺牲掉了,他们的背后有家庭,也有老婆孩子,有父母。现在虽然大家都已经奔小康了,吃饭肯定不会存在问题,但是这种贫富差距,是否会对他们而言不公平。”

这个问题得到了现场不少记者赞同。

《南方经济》的记者继续说道:“其实我在来这里之前,我专门去农民工输出大省山川省采访了一位刚刚失业回家的民工,看看他们失业后的生活状态。说实话,有些具体。吃穿不愁已经不是现在大家追求的目标了,这位民工朋友因为失业,没有更多的收入,只有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