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人文关怀(第2/3页)

其他人一听,确实觉得这跟目前藏獒的情况很相像,非常棘手,明明直接扑杀流浪藏獒是最好的解决手段,但限于当地民俗却不能这么干,即使强行干了人家也不领情,反而会引起人民内部矛盾……一旦矛盾激化,谁也负不起这责任。

许刚饶有兴趣地追问道:“那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老杨耸耸肩,隐晦地说:“那种情况下,最后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屠神喽。”

其他人心领神会,但玉树地震那是属于特殊情况,是不可抗力的天灾,可以特事特办,却不适用于现在。

商量来商量去,谁也没有其他好办法,只得决定按照许刚的提议,将这些藏獒绝育后再送回藏地的流浪狗收容中心。

说完了藏獒,就该说说那些被淘汰的德牧了。

这些德牧被买来当替身,虽然没有用上,却不可能再回到警犬基地,回去就是死,那么要如何处置呢?

其实剧组里有人表示愿意领养其中一两只德牧,但是一听到还要警局内部人士提供担保,就嫌麻烦退缩了。

室内一时无人说话。

飞玛斯用一只前爪拍了拍张子安的鞋,他会意地轻咳一声,郑重说道:“冯导,我想说一件事。”

冯轩一怔,下意识地说道:“请讲。”

张子安说道:“中国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为数很少,但是有动物演员出演的电影和电视剧挺多的。”

冯轩点头。

“我看过很多西方的动物电影,这些电影的结尾字幕往往会注明——‘并未有动物在本片拍摄过程中受伤’。《战犬》这部电影显然做不到这点,不论是之前试镜时受伤的警犬还是今天受伤的大牙和獒王,又或者是要对这些藏獒实行的绝育手术,都可以说算是伤害了动物,咱们不能睁着眼说瞎话,否则对不起良心。不过咱们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在片尾写上另一句话——‘片中的动物均已得到妥善安置’。”

张子安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是在不动声色地向冯轩施加压力,希望冯轩不要随便将这些德牧打发了,比如送到本地的流浪动物管理中心。这些德牧很难被普通人领养,若是送去那里,免不了被安乐死的命运。再怎么说,它们至少也在剧组中充当了群众演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应该受到兔死狗烹的对待。

冯轩惊讶地咦了一声,不由地对张子安刮目相看,因为他的妻子也在夜里睡觉前跟他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是出发点不太一样。

作为一名资深影迷,他妻子说,如何对待剧组里的动物,不论是德牧还是藏獒,决定了这部电影的上限。

为了方便说明,她举了个例子,就是电影《孔雀》。

在这部著名电影里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镜头,就是饰演母亲的演员将一杯毒药灌进一只鹅的嘴里,并且掐着它的脖子不让它吐出来,掐了很久很久,这只鹅就在地上一直痛苦地挣扎。

关于这只鹅的命运,电影最后并未出现相关字幕,然而在参加国际电影节评奖时,这一幕镜头却受到国外评委和观众的质疑。电影制片方只好站出来声明,说那只鹅是被麻醉了,不是真死,于是这部电影得了奖。

然而,那只鹅挣扎得如此痛苦而真实,绝不可能是表演出来的,明眼人一看便知,它绝对是被灌了毒药,而且为了拍摄这个镜头,很可能被灌毒药的鹅不止一只。

冯轩的妻子向他说这个,意在隐晦地提醒他,如果《战犬》这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想走出国门,不被局限于国内,那么如何妥善对待剧组里的动物演员就成了关键。

她的意见与张子安不谋而合,如果想让《战犬》在国际上获奖,进一步提高这部电影的上限,就一定要在片尾堂堂正正地打出字幕——“片中的动物均已得到妥善安置”,以人文关怀回绝一切可能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