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僵住了(第2/3页)

他们市局刑侦支队的人,就更加两眼一抹黑了。

难啊!

采样的工作极其耗费时间,比对的工作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这工作,还不是随便抓个人就能干的,指纹比对,是相当专业的工作,必须受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

数千人就得采集数万枚指纹,再和案发现场发现的指纹一一比对,工作量之大,简直令人望而生畏。

省厅又紧急调集了十几名相关的专业人员赶到岩门来进行比对工作。

其中几位是省厅技侦总队的,另外几位,则是从各个地市公安局技侦支队调过来的,俱皆是行业精英。省厅为了帮助岩门市尽快侦破这个连环杀人案,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饶是如此,因为比对的工作量实在太大,进展还是非常之慢。

一个星期过去,都没有什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出来。

司马白副厅长也另有要事,离开岩门返回省城去了。毕竟作为省厅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厅长,他要对全省的刑侦工作负责,不可能长时间留在岩门。

司马白是悄悄离开的,没有举行任何所谓“欢送”的仪式,连岩门市的领导都没有惊动,在亲自召开了又一次案情分析会之后,坐上警车,返回云都。

只有周金沙书记相送。

当然,省厅支援岩门市局的行动还在继续,司马白和他的秘书返回云都,李作勇以及其他支援人员依旧留在岩门奋战,承担的任务,丝毫不比本地同志少。

像这种没有找到有用线索的案子,一拖就是一个月两个月的情况太常见了。

甚至几十年都破不了的悬案也不少。

但是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寻找线索,稍微有点经验的刑警都知道,开初这一两个月,才是最关键的时期,领导特别重视,设备人员都是优先安排,后勤供应一路绿灯。在这段时间里,专案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利用人力物力。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案子造成的巨大影响也会慢慢淡化,领导们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下降,专案组虽然不会撤,人手却会渐渐调往他处,省厅和其他兄弟市局增援的人员,自然也是要归建的,不可能长期留在岩门市。

这样的精英人员,哪个市局不是最需要?

设备人员的调配都不再拥有优先度,各单位也不再有那样无条件的配合态度,案子就更难破了,基本上拖到几个月之后,再想破案真的要靠运气。

毕竟新的案子会不断的发生,公安局的人手却只有那么多,完全不敷分配。

然而事与愿违。

虽然专案组的每个同志都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采集过指纹数据和血样的“可疑人群”甚至超过了一万人,可是通过比对,竟然没有一个跟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的指纹以及生物物证相符。

要知道,岩门市的户籍人口和其他非户籍常住人口加起来,也只有三十多万,再加上那些没有办理暂住登记却也在岩门市区长住的,总人口不会超过五十万。

剔除其中的女性,以及不符合年龄段的男性,真正符合“可疑条件”的成年男性,只不过十来万人。

一万人的采集人数,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可疑人群的十分之一。

这个比例算是相当高了,说是把整个岩门市翻了个底朝天也不为过。

同志们的情绪变得很低落,又一次的案情分析会上,大家都闷着脸,不少人低头抽烟。

一开始,案情分析会是不允许抽烟的,实在想抽了,可以去外边。但一般来说,不会有人当着司马白,周金沙,李作勇这些大领导的面干这样失礼的事,只能强忍着。

二十多天过去,这条规矩也顾不得了。

反正司马白和周金沙两位都不在。

“海局,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是不是错了?”

终于有人闷闷地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