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汝窑碎瓷片(第3/4页)

如此难以仿制的难度,如此稀少的传世品,这就造成了华夏瓷器史上“汝瓷为尊”的地位。古玩界更是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连汝瓷的碎瓷片都如此的珍贵,更何况汝瓷整器呢?

这就是汝窑,这就是汝瓷!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单纯从价值上来说的话,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些碎瓷片修复成为一个完整的整器,其价值绝对不在刚才买的那件龙泉哥窑盘子之下,甚至还要超出!

“这些碎瓷片也是绝对属于不能放过的珍品啊!”杨靖心中想着,手开始动了起来。

他又在那堆碎瓷片中随便挑出了二十来片碎瓷片,然后和刚刚挑出来的那堆汝瓷混在了一起,这才开口对地摊老板说道:“老板,我一共挑出了四十五块碎瓷片,多少钱啊?”

那老板也光棍,直接说道:“五片我就不要钱了,您给我八百就成了!”

“老板,你不数一数了?”

“甭数了,几块碎瓷片而已,再说了,我还信不过您吗?”这老板倒是光棍,或许是刚才杨靖刚从他这儿花了一万六,所以这老板对杨靖很放心,再加上他现在正在招呼另外一个客户,所以干脆连看都不看了。

或许这老板正想呢,人家连一万六都毫不含糊的掏出来了,还能贪百八十的小便宜吗?

杨靖乐得清闲,给老板要了几张报纸,然后撕开,开始一个个的包裹那些碎瓷片。包完了之后,杨靖点出八张“四人头”的百元大钞递给老板后,装好了这些碎瓷片站起身来就闪人。

看了看表,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在这个摊子上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眼看着潘家园旧货市场就要开门了,杨靖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步伐。

可他走了没多远,视线就又被一个摊位给吸引住了。

这个摊子不是地摊,而是一个三轮摊。所谓的三轮摊就是指摊主没有把摊子摆在地上,而是用一个面积比三轮车后车厢大两圈的硬木板,直接铺在三轮车的后车厢上,准备向外卖的物件就摆在木板上。

这种摊子也是当年老燕京经常见到的一种摊子。早些年燕京城里查的严的时候,很多贩子都用这种形式卖东西。东西就在车上摆着,一旦发现有人来查,把贵重易碎的东西往车厢里一放,然后推车就跑,谁也追不上……

这个摊子就是这么一个三轮摊。

不过这个三轮摊上摆放的东西却是让杨靖挺动心的。

三轮摊不大,但摆放的东西却不少,因为这个摊子除了底下那个硬木板之外,还另外竖起了三块三合板,这三块三合板是可以折叠的,不用的时候往下一放就能和底下的木板叠在一起,撑起来之后,这些三合板上面就可以悬挂很多小零碎物件。

这个摊子主要是卖“红色收藏品”的。

所谓“红色收藏品”,就是圈子里对有关于华夏太祖爷的物件的统称。(PS:那啥,老墨写这一段的时候也很为难,怎么称呼主席是一个大难题。直接写主席的名字,一个是大不敬,再一个是肯定被和谐星号,所以老墨想来想去只能用“太祖爷”来尊称了,还请各位看官勿究。)

这其中包括最常见的“太祖爷像章”、“太祖爷语录”、“太祖爷画像”、“太祖爷瓷塑像”、《毛选》等物品。

这个摊子的三个竖起来的三合板上悬挂的都是太祖爷像章,而底下那块大的硬木板上摆放的则是太祖爷语录和《毛选》。

早华夏人民的心目中,太祖爷有着无法超越的地位,说太祖爷被万民敬仰那是绝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太祖爷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再加上太祖爷早就离我们而去,因此有关于太祖爷的“红色收藏品”现在越发的兴盛起来。

太祖爷像章种类有八万种之多,数量达五亿枚,已经被列为“现代文物”。太祖爷像章收藏比起传统艺术品市场虽然起步时间短,但实际上目前太祖爷像章收藏队伍不断扩大,凸显出供与求矛盾,从而使像章市场行情不断高涨。尽管如此,一些行家认为,与国外徽章市场价值相比,太祖爷像章目前的价格仍然远远没有到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超越传统艺术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