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诺贝尔奖的青睐(第2/3页)

最后,有一个理论是大家比较认可的。

“我们颁发给他这个奖项,与其更多的看他之前做过什么,不如期待着他以后会做什么,我想即便是上帝也会愿意看到我们褒奖这样的年轻人。”

双料获奖者,这一点很重要,对于陈昊个人形象的宣传,就连高高在上的诺贝尔也觉得拿一个奖项似乎没什么宣传的噱头,这位已经创造了太多太多的奇迹,这样开创历史的一种成就才能够勾起大家的兴趣,才值得成为炫目的新闻在世界范围内流转。

“华人之光!”

这个称谓先是从唐人街传出来的,随后就开始成为所有华人最骄傲的一件事,他们将陈昊比作华人之光,哪怕没有任何渊源,只因我们是同种同根的华人,那我出去都很骄傲的面对身边的朋友,只因我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

我是华夏人。

在外出旅游或是在国外留学打工的华夏人,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虽说不至于让所有的地方都对华夏人另眼相看,但在小范围内的圈子里,一个留学生宿舍里有来自世界各地几个国家的学生,平日里你可能不太显眼,可当这件事出来之后,你寝室的室友会情不自禁的问你:“嗨,你能跟我们讲讲MOUSE在华夏故事吗?”

发生在旧金山的一件小事,以近乎于无法想象的速度,成为全世界多数国家都转载评论的一条新闻故事。

一个餐馆,服务员李冰燕是一名来自华夏的打工者,四十岁,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在国内,依靠着夫妻俩在国外打工赚的钱来供养。

餐馆不算高档,但由于有几道不错的华夏菜,也经营韩餐和日餐,生意不错,时不时会有一些富人来这里吃饭。

别看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又多少年对所谓种族的歧视问题很是重视,在台面之上似乎已经做到了,可在私下里的生活中,关于歧视的问题就从来不曾断过,从很小的细节很生活化的细节里,无时无刻不再提醒你这之间深入他们骨髓中的差异。

有一位客人的贵重物品,一枚摘下来忘记带回去的钻戒,刚吃饭还没有意识到,吃着吃着想起来了,却发现桌上已经没有了钻戒,随行的客人也很确信当时洗手之前,对方是将钻戒摘下来放在了餐桌之上。

他们可以闹,可以要求报警,可以用法律途径或是餐馆老板的途径来找寻钻戒,但他们没有权力要求对服务过的两名服务员进行搜身检查,李冰燕就是两名服务员之一。

居高临下的一种审视,带有对低等生存群体的鄙夷和怀疑,似乎这样的人就会做这种事一样,言之凿凿肯定东西就是被两个服务员偷了,如果不马上交出来他们就报警。

一个是来自岛国的女服务员不断的鞠躬道歉,同时申辩自己并不会做偷盗的事情,是不是客人自己忘记放在哪或是碰到地上了,不要冤枉她。

“你没有拿就证明别人没有拿吗?地上我们已经找了,并没有,刚才只有你们两个靠近了我们的餐桌,不是你们拿了那是谁拿了,你们知道那枚钻戒的价值吗?我想你们都是打工的黑户吧,要不要我报警将你们抓起来遣送回去。”

餐馆老板也解释,表示她们都不是黑户,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还希望客人自己找一找,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丢失钻戒的女客人,说话就比较难听,且能够看得出来她是有着明显歧视倾向的人,生活中也该是如此,话就非常难听,带有一些国家、种族、肤色的仇视。

当他们不依不饶开始对李冰燕两个人尽兴深度质疑,就差搜身的当口,李冰燕表示自己不是黑户也没有偷东西,如果要报警她现在可以站着不动等待警察来,但如果你们要搜身,那是对我的一种侮辱,我不接受这种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