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2/4页)

仵作已经验过,没有中毒,而且当日李家人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如果中毒的话,一整座申国公府早就被毒倒了。

至于刘昉的死,反倒不那么猎奇了。

因为在他自缢之前,就曾被叫入宫训斥过。

其时他支持杨坚篡位建朝,谋得从龙之功,新朝之后却未得重权,只得高位闲职,心中很是不平。

从宫里回来之后,一整日都郁郁寡欢,不爱说话。

至当夜,他将家人遣散,一人留在书房,说要静思己过,连仆从也都打发走。

结果半夜忠仆发觉不对,进屋察看,刘昉早已吊在横梁上,尸体都凉了。

李穆的死毫无预兆。

刘昉的死有动机。

但就是那么巧,两人先后都死在正月里,相隔没几天。

再加上京城里流传的歌谣,和皇后的病,不能不让人多想。

就是寻常百姓,也会忍不住越想越歪。

凤霄其实还问到了不少细节,甚至已经想到了一些眉目。

随之而来的疑惑也越多,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姓崔的,能跟上他聪明活跃的脑子。

但他没等到崔不去,只等回秦妙语和裴惊蛰。

二人近前行礼。

凤霄一脸“你最好能给我个合理解释否则后果自负”的高深莫测。

秦妙语神色郑重,丝毫看不出先前在后门的古灵精怪。

“回禀二府主,崔尊使身有要事,不肯与我过来,但他说他知道您想问什么,让您盯着郑译。”

郑译?

凤霄挑眉,注意力果然被这个名字引走。

此人是前朝旧臣,同样也是本朝重臣。

隋朝新建之后,杨坚除了对宇文家赶尽杀绝之外,对前朝旧臣并无太多株连。

也就是说,只要你安安分分办差,不惹是生非,不折腾幺蛾子,你就可以继续当官。

像李穆、刘昉这样的人,朝廷里还有许多,为何偏偏是李、刘死了?

因为他们和郑译一样,不仅是前朝旧臣,还曾旗帜鲜明拥护杨坚登基,刘昉、郑译二人甚至干过矫诏的事。

此三人,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

他们的死,不仅能对隋帝造成冲击,更能让人觉得杨坚并非真命天子。

其他人则没有这个效果。

凤霄想到了崔不去。

当时崔不去已经在独孤皇后身边充任谋士。

他对帝后的影响,必然比刘、郑、李三人更大。

但左月局声明不显,庙堂之外,甚至很少有人听说崔不去的名头。

他死了所能造成的轰动,不会比刘昉他们更大。

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也许很想解决他,但几次都没能杀掉,就退而求其次,把目标放在其他人身上。

现在刘昉死了,还有一个跟他一起矫诏的难兄难弟郑译。

凤霄之前梳理两件案子的走向,的确一时没想到郑译身上。

崔不去算是给他提了个醒。

郑译是个很喜欢凑热闹的人。

今夜秦王府夜宴,他必定也会前往。

思及此,凤霄对裴惊蛰道:“你去找明月,让他派几个人盯着郑宅,就算郑译出门也远远跟着,他跟什么人见面,吃了什么,去了哪里,我都要知道。”

裴惊蛰赶紧应下,顺道朝秦妙语那里瞄。

凤霄立时发觉,看他一眼。

裴惊蛰硬着头皮把包袱放在石几上。

“郎君,这是秦、哦不,是宫里赐下的神仙膏,据说有养颜奇效,是陛下让人送来的。”

凤霄从包袱里拿出一罐神仙膏,把玩片刻。

“是吗?”

裴惊蛰为了那半月俸禄,已经豁出去了,话越说越溜:“您离宫之后,内官奉陛下之命本要送来,正好遇上宫门口的秦姐姐,就托她送来了。”

秦妙语干笑,心道怎么一件小事越说越复杂了,还把皇帝给牵扯进来。

说到底,她怕自己不照着崔尊使的话去做,把他给供出来,日后二府主跟崔尊使一合计,倒霉的还不是她这种小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