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第2/6页)

他每次路过小南庄,回家看望父母和小菊时,母亲总要把他拉到一边,上下左右仔细地把他看一遍,这才放下心来,接着又叹着气说:铁汉哪,你也老大不小了,小菊也不小了,你们该成亲了。

他就劝慰着母亲:娘,我这不是参加县大队了嘛,天天行军打仗的,哪顾得上结婚呢。

母亲一脸忧虑地又把他看了一遍,才说:娘知道,县大队见天和鬼子打仗,枪子儿可不长眼,万一你有啥好歹,咱家连个后人都没有留下。

听了母亲的话,杨铁汉的心里忽悠地沉了一下,他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他不是不想结婚,他早在心里把小菊当成了自家人,可成亲了,有了孩子,如果他牺牲了,就会给小菊留下许多负担。这种负担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去承担呢?想到这些,他已经有些动摇的心就坚定了起来。看着母亲忧心忡忡的样子,他认真地冲母亲撂下一句话:娘,你放心,等把小鬼子赶走了,我一准娶小菊,然后给你生一大群的孙子。

母亲听了他的话,咧了咧嘴,就又哭开了。她已经听儿子说过很多次这样的话了,可鬼子又何时能被赶走呢?见他这么说了,当母亲的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送走了儿子。

每次离开家时,小菊也都会送上一程,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单独相处的机会。刚开始,他在前面走,小菊跟在后面。走出小南庄,两个人就并排着走了。

这时,他清清嗓子,深深地看上一眼小菊,说:小菊,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小菊就垂下了头:铁汉哥,你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他干咳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说:爹娘年纪都大了,我照顾不了他们,让你费心了。

小菊这时抬起头,望了眼他:哥,你放心,他们既是你的爹娘,也是我的爹娘。不管你以后咋样,我都会为他们养老送终。

他听了这话,就立住脚,认真地看着小菊,心里就有种热热的东西涌了出来。他的喉头有些发紧。他知道,小菊是个善良的姑娘,此时他不得不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赶走小鬼子,我还能活着,就一定娶了小菊,让她过上好日子。

这么想过后,他冲小菊咧嘴笑了一下:小菊,别再送了,我走了。

说完,他甩开大步向前走去。

哥,打仗时小心些,枪子儿可不长眼哪——

他立住脚,转过头,回望小菊一眼,笑笑说:我知道。回吧,小菊——

小菊又说:妇救会在给你们做鞋哩,让你们在入冬前一定都能穿上棉鞋。

他又冲小菊笑了笑,就再也没有回头。

小菊天长地久地立在那里,直到再也望不到他的身影。

这就是杨铁汉心里的小菊。一提到小菊,他的心里就有些发软,这让杨铁汉这个男人的心肠也脆弱了起来。

魏大河牺牲了,他的心里就多了份惦念和牵挂,沉甸甸地装在心里。他一直期盼着有机会进城里,去看一眼彩凤和抗生,哪怕就是一眼,他的心里也会踏实一些。

在牵挂和难挨的等待中,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县大队决定摸清城里鬼子的换岗情况,几天前城里走了一拨鬼子,又来了一拨,县大队为了解鬼子的动向,准备派人去城里摸清情况。杨铁汉主动请缨,领受了任务。他带着一名战士,在肖大队长和刘政委的叮咛下,上路进城了。

杨铁汉和战友化装成卖菜的农民,肩上挑着两担菜,顺利地进了城。卖菜并不是他们的任务,查明鬼子在城里的布防才是他们的目的。一进城,杨铁汉担着菜直奔伪军的兵营,他已经了解到,菜贩通常都是直接把菜担到兵营门口等着。果然,那里已经有两个农民担着菜等在那儿了。

不一会儿,一个伙夫打扮的伪军就从营门里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