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第4/7页)

好!

武师长赞叹道。接下来,就冲警卫员喊:牵马来,咱们回师部。

武师长骑上马,又深深地望一眼盼春,挥起马鞭,冲了出去。

师长走了,留下发愣的连长和盼春。盼春一直望着师长和他的马消失在村口。

连长抓抓头,喃喃自语着:师长这是咋了?

然后,他又把目光对准盼春问:你以前认识师长?

盼春摇摇头。

连长也奇怪地摇摇头。

武师长一直回到师部,心绪依然难以平静。警卫员给他倒了一缸子水,他接过去,一口气喝了,用手背抹一把嘴。他万没有想到,失踪多年的一对儿女竟然与他在朝鲜不期而遇。

一想到这两个孩子,武师长就一阵心酸。

这对双胞胎姐弟是在延安出生的,武师长的爱人王静是投奔延安的学生。在延安时,他和王静结婚后,很快就有了这一对双胞胎儿女。后来,他带着队伍响应中央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的号召,带着一个团到了冀中。可以想象,一个独立团深入到敌后,就像一叶扁舟漂进了大海,风雨飘摇。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让还没站稳脚跟的独立团吃尽了苦头,部队只好化整为零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

王静带着两个孩子就是那个时候和队伍分开的。当时,王静被安置到堡垒户的家里。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分开的独立团渐渐又组织在一起,但困难还是很多。那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独立团虽然聚集在了一起,但还是处于打游击的状态。

王静和孩子躲在老乡家里,为了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当时的武团长很少和孩子们见面。偶尔队伍在村外路过时,武团长才摸到堡垒户家里,看上一眼熟睡的孩子,就又偷偷地走了。

直到有一次,日本人要去偷袭独立团的大本营,无意中却被堡垒户和王静看到了。那天,他们正在山上砍柴,鬼子在山沟里绕路前行,堡垒户李大哥一拍大腿说:坏了,鬼子这是要去袭击独立团。独立团此时正在离这儿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子里休整,两天前,独立团刚刚在附近截获了鬼子的运粮车队,此番鬼子的偷袭也正是要把粮食再抢回去。

发现了鬼子,情形就万分危急了,王静当机立断道:大哥,我去独立团送信儿,我一个女人家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那我去把敌人引开,好让独立团做转移。

两个人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了,说完就分头行动了。

李大哥站在山头唱起了梆子:说起那萧和和韩信,大风夜里人来急——

他的梆子刚开始的确引起了鬼子的警觉,他们停下来,听着这突然响起的声音,但很快,他们就搞清楚了,这不过是砍柴的汉子唱出的动静。鬼子们不再犹豫,继续向前开进。

李大哥为了吸引敌人,在山上一边跑一边唱,他还装疯卖傻地拦住鬼子的去路,冲鬼子嘻嘻笑着。很快,他就被鬼子的枪托砸倒在地,一个鬼子用枪刺对着他吼:死啦死啦地干活——

鬼子的皮靴毫不留情地从李大哥的身上踏了过去。

王静远远地看到了独立团的村庄时,也发现了身后尾随而来的鬼子。如果这样跑下去,鬼子几乎与她同时到达,她灵机一动,拼命喊了起来:鬼子来了,鬼子来了——

她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让独立团的哨兵听见。

最初,王静的奔跑并没有引起鬼子的注意,是她的喊声吸引了鬼子。结果,鬼子的枪声响了,这也正是王静所希望的,只要敌人一开枪,独立团就会有所警觉。

鬼子的枪声响过三下以后,王静倒下了。

独立团听到枪声后,同时也发现了黑压压的鬼子,在敌人没有形成包围圈之前,一边阻击鬼子,一边突围。那一战独立团和鬼子纠缠了两个时辰后,终于突围成功。独立团损失了近一个营的兵力。如果没有王静的通风报信,独立团在敌人形成包围圈后,结果便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