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8页)

厨娘待在一个风凉的地方,问罗贝托·阿希斯要不要吃午饭。他掀开锅盖,一只甲鱼四脚朝天地漂在滚开的水里。他脑海中倏地闪过一个念头:这只甲鱼被扔进锅里的时候,还是活生生的,等到把它端上桌子,用刀切开,它的心脏恐怕还得跳一阵吧。想到这儿,他并没有感到震悚。心底如此坦然,今天这还是头一次呢。

“我不饿。”说着他把锅盖盖好。走到门口,又说:“太太也不吃了。她一整天都闹着头疼。”

他的房间和母亲的房间有一条墁着绿砖的走廊相连。从走廊上望去,可以看见院子深处有一个铁丝搭的鸡窝。在靠母亲那边,走廊的屋檐下挂着几只鸟笼,还有好多盆艳丽夺目的鲜花。

他七岁的女儿刚刚在躺椅上睡完午觉,面颊上还留着藤条的印迹。她嘟嘟嚷嚷地向父亲问了声好。

“快三点了。”罗贝托·阿希斯压低声音说,然后又慈祥地补了一句:“快醒醒吧。”

“我梦见一只玻璃猫。”女儿说。

他情不自禁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怎么回事?”

“全身都是玻璃的,”女儿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她梦见的那只猫什么模样,“就跟一只玻璃小鸟一样。不是鸟,是猫。”

罗贝托·阿希斯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愣怔怔的仿佛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迷了路。“把梦忘掉吧,”他咕咕哝哝地说,“这种事不值得记住。”这时,只见母亲走到卧室门口,他顿时打起精神来。

“你好点儿了。”他说。

阿希斯寡妇苦笑了一下。“我一天比一天好,好去投张票。”她抱怨地说,边说边把浓密的铁青色头发挽了个髻,然后走到走廊上给鸟笼换水。

罗贝托·阿希斯躺在刚才女儿睡觉的躺椅上,用手垫着后脑勺,一双无神的眼睛瞧着身穿黑衣、骨瘦如柴的母亲和小鸟悄悄地低语。小鸟浸到冷水里,欢快地扑棱着翅膀,把水溅了老太太一脸。阿希斯寡妇换完水,扭过脸来,心神不安地打量着自己的儿子。

“你上山去了?”她说。

“没去,”儿子说,“有些事要办。”

“礼拜一再走吧。”

罗贝托·阿希斯用目光表示同意。这时候,一个赤脚的黑人女仆领着小女孩穿过堂屋,送她去上学。阿希斯寡妇站在走廊上,一直等到她们走出去。随后,她向儿子打了个手势,罗贝托·阿希斯跟着她来到宽敞的卧室里。电风扇还在呼呼吹着。老太太疲惫不堪地一屁股跌坐在电风扇前破旧的藤摇椅上。刷过浆的洁白的墙上悬挂着九个镶黄铜边的镜框,里面放着几个人童年时的照片。罗贝托·阿希斯躺在华丽的床上。照片上有些人就是郁郁不乐地老死在这张床上的,其中就有罗贝托·阿希斯的父亲。他是去年十二月去世的。

“出了什么事?”寡妇问。

“你相信人们说的话吗?”罗贝托·阿希斯反问了一句。

“到了我这把年纪,什么话都得信啊。”寡妇回答说,接着又淡淡地问道:“人们说些什么?”

“说蕾薇卡·伊莎贝尔不是我亲生女儿。”

寡妇在摇椅上慢慢地摇晃起来。“按说她的鼻子长得可像阿希斯家的人。”她沉吟了一会儿,又漫不经心地问:“是谁说的?”罗贝托·阿希斯用牙咬着手指甲。

“有人贴了一张匿名帖。”

寡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的黑眼圈并非是长年失眠的结果。

“匿名帖又不是人。”她果断地说。

“不过,匿名帖上说的正是人们纷纷议论的,”罗贝托·阿希斯说,“虽然你也许不知道。”

其实,多年来镇上的人对她家有些什么议论,老太太是一清二楚的。像她这样的家里,到处都是女仆、干女儿、受保护的女人,上年岁的、年纪轻的都有,即使把她们通通关在卧室里,也难免要引起街谈巷议、流言蜚语。当年创建这个镇子的时候,阿希斯家的人不过是些猪倌而已。他们个个都好惹是生非,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教人议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