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失踪(第5/8页)

我见到她时,九月都已接近尾声了。这天从早到晚雨下个不停。雨单调而又温柔细腻,是这一季节常见的雨,它把在地面打下烙印的夏日记忆一点点冲掉,所有的记忆都沿着水沟往下水道、往河道流去,进入又黑又深的大海。

我俩是在我公司举行的产品宣传酒会上见面的。我在一家大型电机公司广告部工作,当时正负责推销为配合秋季结婚热和冬季发奖金时节而生产的系列厨房电气用品。主要任务是同几家妇女杂志交涉,以使其刊载配合性报道。事情倒不怎么需要动脑,但须注意让对方的报道写得不失分寸,尽量不让读者嗅到广告味。作为代价,我们可以在杂志上刊登广告。世上的事就是要互相扶持。

她是一家以年轻主妇为对象的杂志的编辑,参加酒会是为了采访——明知是为人推销的采访。我正好闲着,便以她为对象,开始讲解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彩色电冰箱、咖啡机、微波炉和榨汁机。

“至为关键的是谐调性。”我说,“无论式样多好的东西,都必须同周围保持谐调,不然毫无意思。颜色的谐调,式样的谐调,功能的谐调——这是当今厨室最需要注意的。据调查,一天之中主妇在厨室的时间最长。对主妇来说,厨室是她的工作岗位,是书斋,是起居室。因此她们都在努力改善厨室环境,使其多少舒服一点。这与大小没有关系。无论大小,好的厨室原则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简洁性、功能性、谐调性,而本系列便是依据这一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举例说来,请看这个烹调板……”

她点着头,在小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其实她并非对这类采访特别怀有兴趣,我对烹调板也没什么偏爱,我们不过是在完成各自的工作而已。

“看来你对厨房里的事相当熟悉。”她在我讲解完后说道。

“工作嘛!”我做出商业性笑容回答,“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做菜——这与工作无关,做得简单,但天天做。”

“厨房真的需要谐调性?”她问。

“不是厨房,是厨室。”我纠正道。“本来怎么都无所谓,可公司有这样那样的规定。”

“对不起。那么厨室真的需要谐调性?作为你个人的意见。”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不解掉领带是无可奉告的。”我笑着说,“不过今天算是例外。我想就厨房来说,讲究谐调性之前,应该备有若干必不可少的东西。问题是那种因素成不了商品。而在这急功近利的世界上,成不了商品的因素几乎不具有任何意义。”

“世界果真是急功近利的不成?”

我从衣袋里掏出香烟,用打火机点燃。

“随便说说罢了。”我说,“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容易明白,工作也容易进行。这类似一种游戏,或曰本质上急功近利,或曰急功近利式的本质——说法五花八门。而且只有这样认为,才不至于招风惹浪,才不至于出现复杂问题。”

“妙趣横生的见解!”

“谈不上什么妙趣,人人都这样看待。”我说,“对了,有一种香槟不算很坏,如何?”

“谢谢,恕不客气。”

随后,我和她边喝冰镇香槟边海阔天空地聊起来,聊着聊着,聊出几个两人共同的熟人。我们所属的行业范围不大,投几粒石子,总有一两粒碰上共同的熟人。不仅如此,我的妹妹同她碰巧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我们于是以几个这样的名字为线索较为顺利地展开了话题。

她和我都是单身,她二十六,我三十一。她戴隐形眼镜,我架着普通镜片。她赞赏我领带的颜色,我夸奖她的上衣。我们谈起各自所居公寓的租金,也就工资数额和工作内容发了些牢骚。总之我们是相当亲密起来了。她是位顾盼生辉的妩媚女性,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味道。我站着同她在那里谈了大约二十分钟,没有发现任何不可以对她抱有好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