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鸳鸯琴(第2/3页)

“秋子,你若见到贤藏,要他快些准备,新娘就要到了。”

秋子走出饭厅,打算到偏院,刚弯腰穿好庭院用的木屐时,见到丈夫良介仍穿着家居服,从二房那儿慢慢走了过来。

“你怎么还在这里?再不换衣服就来不及了。”

“新娘八点才进门,没什么好慌的,倒是你要去哪儿?”

“到偏院找大哥。”

贤藏果真站在偏院侧廊,茫然望着天空,一见到秋子,便问道:

“天气好象要变了……啊!这是给我的?”

贤藏将纸条拿到电灯下展读。

“秋子,这是谁送来的?”

秋子正把装饰神龛的鲜花重新插妥,感觉到贤藏的语气不寻常,一回头,只见贤藏睁目怒视地瞪着她。

“这……是阿直婆婆从一个象流浪的人那儿转来的,叫我交给你。有什么不对劲吗?”

贤藏瞪视了秋子好一会儿,才将脸转过去,再望了纸条一眼,顿时将纸条撕成粉碎,看了看四周,好象要找个地方把它丢掉,却发现无处可扔,只好将碎纸放进衣袖内。

“大哥,婶婶要你赶快准备。”

“喔,好,待会麻烦你将遮雨窗关上。”

贤藏说完便快步离开偏院。

这是七点左右的亭,大约过了一小时,新娘由媒人夫妇陪同前来,婚礼正式展开。

刚才说过,参加婚礼的只有系子刀自、三郎和铃子兄妹、良介夫妻、川村的叔公伊兵卫(七十几岁的老人),以及新娘那边的叔叔久保银造等这些人。另外还有一位是村长,当然也只是名义上的媒人。

一切仪式完成后,那张黑底绘金饰图案的古琴被搬出来,铃子在其他方面也许比同年龄的人略显迟钝,但在弹琴方面,她可称为天才。精致的琴和弹琴的人,在这场婚礼上真是相得益彰。

琴与曲的典故

在结婚仪式上弹琴终究是少见之事,而铃子所弹奏的曲目更是一般人连听都没听过,因此,新娘克子觉得很不可思议,系子刀自便说出琴与曲的典故。

“一柳家前几代有一位擅长弹琴的女主人。有一次,一位诸侯的女儿到西下这个地方去,投宿于本阵,当时,那位女主人弹奏自己作词作曲的‘鸳鸯歌’替她助兴,诸侯的女儿非常高兴,后来派人送来一张命名为‘鸳鸯’的琴。从此以后,一柳家继承家业的人结婚时,新娘必须在席上弹琴,刚才铃子弹的就是那首鸳鸯歌,琴当然就是‘鸳鸯’琴。”

听完这条家规的由来,克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那么,刚才应该由我弹琴才对。”

“不错,由于不知道你是否会弹琴,因此,在不为难你的情形下,才请铃子代弹。”

这时,银造开口了:

“如果亲家母事先说明,克子是能亲自弹琴的。”

“啊,嫂嫂也会弹琴?”

铃子兴奋他说。

“小姐,以后你嫂嫂就可以陪你一块弹琴了,她的程度可以当琴师的呢!”

银造和蔼他说。

系子刀自和良介彼此意味深长地互望了一眼。

这时,贤藏说:

“那么,这张琴就交给克子吧!”

系子刀自没有马上接腔,现场一片寂静,幸好村长出来打圆场。

“如果新娘有那么好的才艺,是应该请她弹奏的,隐居老夫人,待会儿在偏院不是还有另一场酒宴吗?不妨请她弹奏吧!”

“好,就这么决定,‘鸳鸯歌’铃子已经弹奏过了,接下来弹什么曲子都行,只要是你擅长、又有喜气的……毕竟婚礼之夜由新娘弹琴是我们的家规。”

克子后来会再弹琴,就是因为有这段插曲。

婚礼在九点过后顺利结束,紧接着在后院和厨房的另一场盛宴展开了。

通常在婚礼之夜,新郎新娘必须轮流陪待两组酒宴到午夜过后。这项传统习俗,在保守的乡下尤其严格。